亲子活动 活动一:家庭美昧手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收集到好看的食品图片,全家人可以用此来做一本美味手册。每个人可以先收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并用画画、剪贴或拍照片的形式留下来,贴在衬纸上,然后聚在一起说说这种食品的味道是怎样的、为什么喜欢以及需要什么原料、怎样制作等,并把这些说明写下来或画下来,附在食品的旁边,最后装订成册,并让孩子一起进行装饰;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从各种广告纸上或旧图书上剪下各种美味食物的图片,引导孩子进行分类、讲述,并制成食品手册供欣赏;当然也可以把家庭中一些常吃的经典食品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拍下来或写下来装订成册。无论按照怎样的方法进行收集,主要都在于让孩子体验食品的丰富和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享受,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食品专卖店用开“专卖店”的游戏方式引导孩子学习给食品归类。比如说“面食专卖店开张了”,家长和孩子轮流开始叫卖“面条”“水饺”“面包”“馒头”等,把平时吃到过的面制品都归类进去;再比如开“水果店”,则让孩子说出各种各样的水果,最后统计一下一共有多少种。这样的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每一次都不要重复前面说过的东西,几次下来不仅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建立食品分类的概念,还可以大大丰富孩子对食品的认识。
活动三:今天我当家对于孩子来说,如何安排一日三餐一直是父母的义务,跟孩子自己几乎没有关系,事实上,孩子的劳动责任感和独立生活意识恰恰就是从一日三餐的感受和参与中开始形成的。我们不妨现在就给孩子这样一个模拟自己当家的游戏机会。告诉孩子今天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这一天或这一餐吃什么,让孩子自己开菜单,陪孩子一起去菜场买菜、配菜,或者去商店超市买所需要的点心食品,然后一起来做菜、收拾餐具等。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孩子还小,许多事都要大人帮着做,但一定要注意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大人只提一些意见和建议而不是强行干涉。这样的模拟游戏不仅可以使孩子真正体验到自己当家做主的成功自豪感和安排一日三餐的不易,还能让孩子学习计算、学习规划、学习独立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无论游戏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丰富孩子对食品的认识,都能起到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有效作用。
活动四:自制水果色拉或水果拼盘让孩子自制一些食品不仅能使孩子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还可以使孩子学会一些实用的技能。而其中最方便、最有趣的莫过于做水果色拉或水果拼盘了。准备一些水果、色拉酱、一次性塑料刀及餐具等,带孩子一起清洗、去皮、切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水果片或块,或把水果切片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在餐盘上拼出好看的图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孩子了解各种水果的特征,然后引导孩子拌人适量的色拉酱,最后让孩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品尝自制的食品或和大家一起欣赏拼盘作品(最好用一次性盘并在上面用食品保鲜膜封起来观赏)。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要注意好好地夸奖孩子的作品,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特色小吃地图这个活动主要在于让孩子了解各地的饮食风俗和特色。可以先和孩子讨论一下各地的风俗习惯或带孩子在商店里或街上收集各地的特色食品,然后带孩子画一个简易的中国地图,在各地标出相应的特色食品,并张贴起来,鼓励孩子向大家讲述这个地图并且不断地丰富它。这样坚持下去,您的孩子不久便会成为一个“特色小吃通”了。
综合策略 1.食品的种类和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其中所蕴涵的知识和教育契机又非常丰富,实在难以穷尽,所以这里只能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粗略的框架和一些笼统的活动案例,父母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其中的某一点或几点展开更为具体而细致的引导方案,比如专门探索面食、专门探索蔬菜、专门探索水果等,这样可能更易于操作。
2.这一主题的重点在于让孩子感受食品的丰富、美味和对我们人类生活的作用,所以并不局限于介绍哪些食品,也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抽象的知识,父母可以信手拈来一些孩子常见的、喜欢的、感兴趣的食品灵活地展开各种亲子游戏,使孩子通过丰富的体验了解食品的知识、感受食品的文化。
3.饮食习惯和独立能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所以每天做饭时都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帮着一起理理菜、摆放餐具,边做菜边向孩子介绍一些菜的做法,和孩子交谈怎样做菜更好吃、哪些菜更有营养,进餐时引导孩子欣赏食品的色香味等,以轻松自然的方式把健康的饮食观念和劳动习惯点点滴滴地渗透给孩子,这样的方式比一味的说教更有效。
4.不要用自己的饮食习惯去影响孩子,特别是不要老在孩子面前议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这会给孩子负面的语言暗示;不要一味地以有没有营养或孩子爱不爱吃来决定给孩子吃什么,或把食品做得很单调,这往往都是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主要原因。只要动点脑筋,用同样的原料不断做出不同的花样,使食品变得更丰富、更富有童趣,就能使孩子的营养更平衡并感受到更多的饮食快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