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你肯定不会希望自己与子女的关系闹得不愉快,杜绝冲突,这是避免不愉快的最有效的方法。杜绝冲突,这并不意味你要远离孩子。你依然关心、爱护他们。不发生冲突,事实上是为了保持和谐的关系。你常常会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而愤怒,或失去理智而动手打他。双方面产生敌意便很容易造成彼此关系的恶劣。如果你熟悉一些避免发生“不愉快”的技巧,你会发现孩子的反应和改变会令人惊讶。
“退避”的技巧
父母和子女之间如果发生任何不愉快,一定是双方面的问题。侵犯彼此的权力便是两个人发生冲突的原因。所以如果其中一个人肯退出,另一个人便无法继续维持冲突的场面。如果父母肯退出战场,孩子便找不到抗拒的对象,当然不会发生冲突。
有些孩子可能每天晚上都迟迟不愿去睡觉,这是父母较为头疼的问题。一般来说,妈妈总会轻轻的说:“该上床了,你的睡觉时间到了。”但孩子总是有拖拉的办法:
“等一下,等我画完这一张画。”
“我看完这部电视剧。”
“我还没洗澡。”
妈妈最终还是妥协了,“好吧,快点。”’
但是孩子总是有其他办法拖延睡觉时间,洗澡拖拖拉拉,在床上乱蹦乱跳,向妈妈要水喝。其实孩子的直接目的便是争取权力。他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并向妈妈挑起一场战争。他认为自己拥有权力,而妈妈却强迫他服从她的命令。孩子是应该上床睡觉了,但是妈妈却不知道如何引导他。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但首先还是要拒绝冲突。爸爸和妈妈或许可以商议一起解决。
另一个避免因睡觉时间所发生的权力之争的方法便是,什么话也不必说,一到时间自动帮他脱衣服、洗澡。如果他吵个不停,索性不理他,甚至把他锁在他的房间里。
一般人都认为小孩子一定会经过这个阶段,因此你为人父母者应该耐心的等他长大。但事实上,你实在没有必要“忍受”孩子这种用可怜的声音讲话的恶习。
碰到这种困扰时,你应该可以采取一些行动。你可以不理会这种乞怜似的要求。不过,你必须不声不响地退出来。如果一直留在原处,你一定会因不忍而屈服。
这其实就是暗示的技巧。你已经间接地告诉他,你不会与他发生冲突,更不会与他争夺权力。
当他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空洞的战场中时,他们一定会很快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在家里常常使用这种方法,孩子便会很快感受到他们的行为限制。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行为超越了这个限制,爸妈便会退出冲突战场,于是他们也会很快放弃惹起冲突的意念,而表现出合作态度。既然你的目的是训练孩子表现合作,你就必须用最有效的方法来达成目标。
有时候你很难判断自己是否正确地使用这个技巧。如果你仔细观察孩子的动机,你便会发现他就是故意制造冲突来吸引你的注意或想要挑起权力之争。如果你自甘卷人战争中,你便正好中了孩子的陷阱,更无法改变他的错误目标。因此,你对孩子的训练必须针对问题的根本,而不该只是表面的关切。口头上“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是没有用的,你必须采取行动来引导孩子改变态度。如果他发现争执的结果竟然是使自己处于空洞的战场中,他一定会很快改变方向,最后终会发现表现合作态度所获得的莫大好处。因此他便渐浙瞳得尊重事实、尊重父母、进而尊重社会秩序。如果一个家庭已经习惯这种“退避”的技巧,冲突的问题便更容易处理。你甚至并不需要真的采取退避的行动,而只是心里想便能产生效果。小孩子是相当敏感的,他们能感觉出父母的退避。另外,如果孩子的偏差行为表现于公共场合,你就必须面对较艰难的考验,因为你会感到羞辱。然而小孩子却偏偏较常在公共场合表现偏差行为,因为他们掌握了你有所顾忌的心理。但是你还是可以使用退避的方式,使自己变成旁观者之一。总之,如果你重视情况的需要,而不要看重于运用个人权威,你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避免错误的惩罚与奖赏
严明的奖赏和惩罚是专横社会组织下的产物。在那个时代,权威者享受自订奖赏及惩罚的特权。当时整个社会生活无不笼罩在这种气氛下,小孩子无不时刻盼望自己变成拥有权威的成人。而现在整个社会结构改变了,父母不再是权威,小孩子也和大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力。而且他们也感受到这种改变而不再认为父母拥有较高的权力。
孩子有时候总喜欢做一些大人们无法理解的事,这让大人们觉得很生气。他们把爸爸最心爱的书撕成一片一片的,洒得满屋子都是,妈妈已经为了同样的行为打过她好几次了。妈妈总是很生气地鞭打她:“我已经打过你多少次了,你还不听?”但只要一会儿没注意,又会发现屋子里面到处都是纸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