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你是否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如同其他孩子一样,展示出超越他人的天赋而感觉到失望呢?你是否因为自己的孩子虽然思维活跃、脑袋聪明,却不如其他孩子那么漂亮而有一丝丝的不满足?在孩子兴致勃勃地邀请你观看他所参与的活动时,你是否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如他人之处,便喋喋不休地告诉孩子:“你看,别人比你发挥得好多了!”“××的学习比你强得多! ”……你是否意识到,以他人的优势来与孩子的不足相比,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更偏离了你身为孩子人生指路人的身份? 没有孩子是完美无缺的,当孩子还没有成熟到足以抵御你的每一次负面评价时,你的类似语言对他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也许你的本意是好的,你希望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刺激自己的孩子可以赶上他人,帮助他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但是这种横向的攀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大部分父母都喜欢进行横向的比较:在他们看来,不管日后孩子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拥有扎实的基本知识与较强的个人能力,与其让孩子日后在社会上受挫折,还不如现在对他们提高要求。这样的想法造就了这样的现实:明明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们满怀信心地将成就拿到父母的面前,希望父母可以赞赏自己,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听到的总是自己某个地方还不如别人、还没有做到最好。父母所着眼的地方,永远是自己的缺陷,而孩子所期望的只不过是一句“你真棒”——这样的差异让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也让家庭教育逐渐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作为父母的你可能从来不曾想过,将自己的“完美人生理论”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往往会适得其反:经常性地提出一些孩子根本做不到的高标准,让孩子经历屡战屡败的打击,极有可能令其在持续的挫败感中,积累成“我根本不行,我无法做到”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使孩子对人生丧失渴望。
生活中,还有些父母习惯于将关注点集中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六七十分便是责骂,八九十分差强人意,唯有次次一百分才是最优秀。这种错误的观念令孩子认为“好学生便是好分数”,同时还会误以为家长在乎分数胜于在乎自己。那些成绩总是达不到家长要求的孩子会逐渐地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会在经历了考试挫折之后,认为自己是一个废物,什么事情都无法做好。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理:虽然孩子们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但是父母时时表现出来的不满让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不完美的自己不配得到父母的关爱。这样的想法,只会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