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放下掸子教孩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37352
  • 作      者:
    蒋玉燕著
  • 出 版 社 :
    宁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才的密码》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由三十二个教育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蕴藏着一个或若干个教育方法、技术,而且这些方法或有一定的理论背景,或有相当的实践基础。下编包括三十三个亲子故事,其中涉及亲情教育的文章比较多,如《催化“亲情”就这么简单》、《用发丝般的心感受女儿的“用心”》、《浓浓亲情从何来》等等。
展开
作者简介
    蒋玉燕,网名一路追梦,原杭州大学教育系毕业。《班主任之友》杂志的专栏主持人,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热心于教师校本培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两项相关课题分别获浙江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大研究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才的密码》共约20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教育故事——别样的教育方法”由三十二个教育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蕴藏着一个或几个教育方法、技术,且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理论背景,或有相当的实践基础。可谓“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效果好”,作者蒋玉燕将教育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下编“亲自日记——另类的教育思路”由三十三个亲子故事组成,十分适宜于家庭教育遇到“瓶颈”的父母阅读,如何消除与孩子的隔阂,作者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思路与方法。
    市场上介绍教育经验的书籍并不少见,但这些书中展示的教育有一个共同点——告诉家长如何从孩子一出生(或从小)就是有目的的培养,老师如何从接触某特定孩子之初起有计划的引导,但更多的家长和老师需要的是“亡羊补牢”的故事,而这《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才的密码》《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才的密码》正是为这一读者群量身创作的。
展开
精彩书评
    注重实战,理论变实招,在真实世界里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感性层次的“小聪明”提升为理性层次的“大智慧”,从而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吸收内化。因而这本书一定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实力和沟通能力。
    ——熊华生(博士,《班主任之友》常务副主编)
    
    蒋玉燕老师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培训专家,我就是在蒋老师的关注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阅读着蒋老师的书稿,我想起她当年辅导我的一幕幕情景:告诉我一个成长中的教师应该注意的事项;点评我的案例,告诉我缘何失败,成功何在……多少人曾羡慕我有机会得到如此恩师的指导。如今,蒋老师的教育成果出版了,此乃教育的幸事、年轻班主任的福音。
    ——李迪(全国知名班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我几乎一口气看完了蒋老师的三十三篇亲子日记和三十二个教育故事,仍觉意犹未尽不忍释卷。作为家长,我曾守着大堆的教育理念而无从着手,苦恼不堪;作为心理辅导教师,我曾手握各种教育方法却无法实施,束手无策。不曾想,在蒋老师的书稿中,我发现解决这一切竟是那么轻松便捷而又充满温情。原来家长可以这样陪伴孩子一路成长;原来引导学生的方法可以如此信手拈来,立竿见影。这真是一本“迷你版”的教育小百科。
    ——李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作为一个母亲,面对充满青春期骚动与逆反的女儿,蒋老师用发丝一般的心去关心和引导她,用天空一样的心去包容和接纳她,用无形无痕无声的教育技巧去影响和帮助她。作为一个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蒋老师将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轻轻地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从而使助人工作更人文更高效。
    ——应西芳(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老师)
    
    如果你像曾经的我一样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而犯愁,那么这本书你的确应该看一看,它是我十多本孩子教育图书中最为简单而实用的一本,买它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
    ——陈秀丹(湖北黄冈一家长,其子已被保送清华大学)
展开
精彩书摘
    有一天,某校班主任小王与我聊起了这样一件事:高一女生小A言行怪异,讲话时常常会提到一些血淋淋的字眼,有时还会自言自语,晚上会在睡梦中又哭又叫。开始同学们还能包容她,但时间一长,就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了。现在班里同学都不接纳她,同桌要求调换位置,室友要求调换寝室。小王老师感到很为难,同桌的位置安排好了,班长愿意跟小A坐,可寝室问题怎么解决?没有一个寝室愿意接受小A呀!为了解决寝室难题,班主任专门召集小A的全体室友谈话,动员大家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多关心和帮助小A。并告诉大家,寝室中途不宜调整,新学期开始时再作统一安排。
    事后小A的境遇并没有多大改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寝室里越来越容不下小 A,最后多数室友联合起来欺侮小A。大家(除一人外)用难听的语言辱骂她,不搭理她,故意损坏她的物品等等,其情其景着实令人心寒!据说目的是为了把小A赶出寝室。当时班主任很困惑,在场的其他老师也不解,现在的学生太自私了,对同学怎么一点侧隐之心也没有?老师们把“寝室难题”归因于学生自私,我却不这样看。现在的学生确实有自我中心的一面,但也有善良的一面。她们之所以不肯帮助小A,反而要排挤小A,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站在她们的角度看,晚上与小A同室确实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二是心中潜在的向善之心没有得到激发;三是不知道怎么帮助小A,也就是说不懂助人的方法,助人的能力不足。
    找准了原因,我心中就有了应对办法。于是我主动向班主任请缨:“ 同学不接纳,会促使小A原有的问题迅速恶化,所以如何使小A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特别是寝室环境,这已经成为燃眉之急。寝室同学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小A本身的问题我没精力关注,最好另找专业人士咨询。”小王老师自然应允了。
    做小A室友的工作,我主要定了三条策略:一是理解她们;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向善之心;三是指导方法,让她们懂得如何帮助小A。
    接受任务的当天下午,我来到该校的心理辅导室,对小A的8位室友作了一次集体辅导。
    我与小A室友原来并不相识,于是就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紧接着就对她们表达了真诚的理解:“我能体会你们的难处,我也想象过寝室里每天晚上都有人恐怖地哭叫的感受。你们要承受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一个晚上啊!这样的情况成人也会感到是一种折磨,更何况是你们年少的学生呢!当班主任不答应调换寝室时,你们就用自己的方法来逼走小A,以此摆脱心理折磨,这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很自私的人,而是与老师一样有着善良之心的普通人。”这样表达理解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我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从内心深处理解了她们,接纳了她们,就能在辅导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真诚和尊重。其次,我走近了她们,在心理辅导中表达理解是建立辅导关系的重要手段。这就为下面的真诚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看到她们已经开始接纳我,就继续谈自己的想法:“特级教师魏书生有这样一个说法,人的内心世界分为真善美与假丑恶两个方面。所以有的人善良,有的人不善良,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两者比例不一样。你们说世界上有没有人一点善念也没有?” 大家听得很认真,从她们的表情看得出,内心已经有所触动。
    “没有这样的人吧!”大家点点头。
    我继续道:“我也深信魏老师的观点,其实即使是犯人,内心深处也会有善的成分。什么时候可以见到人性善的一面?看电视时,看到好人与坏人,你们站在哪一边?为什么?” 她们用眼神给出了答案。
    “这说明我们都有善良的本性。四川大地震时,哪些故事比较感人?( 引导学生回忆了几个感人故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人性本善。” 学生听得更入神了。
    “看看自己心中的善与不善比例,如果满分是10,你心中的善有几分?有1分吗?” 大家齐声回答:“不止。” “2分?” “不。” “3分?”她们还是摇头。
    “哦!我知道了,你们心中的善至少有5分。”大家点点头。
    “给大家讲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亲历故事吧!‘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个专家的父亲自杀了,他自己则被下放。一年一次回到杭州,才能到亲戚家过几个晚上。可是亲戚们对他也很冷漠,一副唯恐避之不及的样子。每天晚上他站在钱江桥头,都有一种想跳下去的冲动。许多年后有人问这个专家:‘人为什么活着?’他说:‘这问题没好好想过,活着就是活着。’可我想过:人为什么不想活?那是因为没有归属感(不被人接纳、被抛弃的感觉)。那个专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爱不一定出大问题,没有归属感会出大问题。” 同学们仍然很专注地听着。
    “现在这个同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归属感。没有归属感的后果是什么?专家说要出大问题,会产生不想活的冲动。大家明白吗?”学生又点点头。
    “当然现在她的问题还不算很严重,只是得了心理感冒而已。患感冒没人会说不正常吧?但抵抗力有好坏,有的人会不药而愈,有的人却会转化成深度疾病。她的抵抗力不好,需要打针吃药,才能防止病情恶化,这工作就需要我们去做。”我说这段话的目的是把心理问题一般化,以避免负效应。
    “对小A同学,你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吗?如果完全愿意打10分,你可打几分?思考一下。不需要10分,几分都行。”她们的心有所动,但没人明确表示。
    ……
展开
目录
导语(开篇语)
序一
序二

上编 教育故事——别样的教育方法
点燃学生心中向善的火花
“刺猬”不再蜇人了
如春风化雨般熄灭“战争余火”
让学生感悟“争吵”
从“道歉风波”说开起
用心灵故事滋润学生的心田
冲动男孩的心声
“科代表”的转变
被激起来的耳光
我给学生上“人际交往”复习课
背负重荷的女孩
小玲考得相当不错
她闯过了昕写单词的难关
“双补”的神奇功效
今天的课堂与往日不一样
自修纪律已经好了两个星期
不同寻常的“留学”
一回“体验”胜过一打“道理”
但愿“伤痕女孩”一生平安
走过青春沼泽地
优生免疫法的尝试
我要的就是“害怕”效应
“争创”失败怎么办
三个目标引领班级登上三个台阶
相信班干部的力量
课间十分钟的延伸效应
轻松化解“尿裤子”背后的难题
让闲人“忙碌”起来
“以事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从学会保护自己的角度引导
巧用SFBC策略转化“再世华罗庚”
男孩终于可以进教室上课啦

下编 亲子日记——另类的教育思路
我犯了责过扩大化的禁忌
女儿似乎真的长大了
老师说你脑子灵活呢
女儿为什么很压抑
不愿接受“约束摆布”的女儿
于细微处见精神
浓浓亲情从何来
怎样对孩子提要求
积极暗示胜于消极命令
近来女儿表现不错
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女儿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和女儿谈青春期问题
渗透责任感教育
女儿把短文抄到心里去了吗
谨慎从容面对敏感问题
请女儿笑纳“唠叨”
与女儿讨论买衣服的问题
女儿不肯看我推荐的书
女儿笑着说:“谢谢你!”
女儿向我推荐一本好书
尊重女儿的主体性
用“估算法”督促女儿惜时
从冲突到其乐融融
我给女儿买小灵通
女儿也爱时尚
我给女儿创造自我辩护的机会了吗?
不论对错,导利弊
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优于单纯诵读
谈复习中的“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回避还不如引导
女儿的建议真是及时雨
越近高考,女儿的心态越好
附录簇新的教育思路
莫把说服教育当万能钥匙
跳出怪圈,路就在前方
“亲子冲突”呼唤爱心教育
寻找情绪困扰之源,体味“超凡脱俗”之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