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少给蜜罐 多予挫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33676
  • 作      者:
    君子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君子的《少给蜜罐  多予挫折》是家庭教育的一贴冷静剂,理性分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借以启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促进家庭教育的良好发展,培养健康优秀的孩子。
  蜜罐使孩子软弱,挫折使孩子坚强!
展开
内容介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命进化的法则。所以,教育孩子适应生活的环境,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人生里有逆境和挫折,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应当纳入教育的范畴。其次,挫折教育要摆脱单纯性以适应环境为目的,确立积极的教育意义,以健全孩子的人格为目标,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为孩子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君子的《少给蜜罐  多予挫折》理性分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少给蜜罐  多予挫折》告诉你人生是充满希望的,要实现自己的希望,需要通过挫折这个障碍。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个十岁的孩子,竟然不知道吃的鸡蛋还要剥皮,因为剥鸡蛋皮的工作都是家长代劳的。
  一个已经升入大学的男孩,用的被子,竟然有四层被罩,他不会洗被罩。因此,母亲必须每个月来取一次,洗好后,再给他换上。
  一位花季少女,因为父母没有满足她去香港观看演唱会的愿望,就从高楼上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些层出不穷的现象,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中的常态,逐渐让人习惯了。而这种种令人遗憾的事实,不得不让人思考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怎么了?通过一些观察,我们必须承认,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已经失去了理智的成分,变得盲目起来,这种对孩子盲目的溺爱,是造成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慈母多败子”的说法。“慈母”是指母亲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也就是溺爱。“溺”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爱孩子等于淹没他们,过犹不及。古人认为:“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的深刻认识。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说:“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人类的感情没有比父母爱子女更深的了,但是过度的爱,不能教育出有才能的孩子。
  明朝冯梦龙编著的《古今笑》中有一则寓言,翠鸟为避免发生意外,就把巢筑在了树的高处。它孵出小翠鸟,做了家长以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对小翠鸟爱护有加。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它开始担心小翠鸟会从巢里摔下来。于是,就把巢向下移了一些。等小翠鸟长出了毛绒绒的羽毛,非常漂亮,它更加疼爱它的孩子,虽然巢已经向下移动了不少,可翠鸟妈妈还是担心小翠鸟的安全,就又一次向下移动鸟巢,把鸟巢移到离地面比较近的树枝上。这样,翠鸟妈妈才算放下心来。然而,当路过树下的小孩子们发现小翠鸟的时候,很轻松地就把小翠鸟掏走了。
  溺爱孩子,并不是真的爱孩子。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看上去是爱孩子,而实际上却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他们开始都是利己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学会爱别人。但是,一个在溺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爱任何人的,他缺乏爱别人的能力。他只习惯得到别人的爱,别人无论给他多少爱,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收容所里有两个儿童,一个生长在缺少爱的环境里,一个生长在溺爱的环境里。收容所里的工作人员,对这两个儿童进行教育,发现生长在缺少爱的环境里的儿童,只要对他们给予适当的关心,就能逐渐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并能逐渐融入社会。但是对被溺爱的儿童进行教育,会发现无论给他多少关心,都不能改变他自私自利的性格。实际上,这并不奇怪,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只接受爱的习惯,而没有给予别人爱的习惯,他没有体验过关爱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导致他丧失了爱的能力。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拥有自信,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出类拔萃。但是,他们太过于溺爱孩子,这样的教育,只能造成孩子能力低下的苦果,溺爱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发展。
  一个孩子,从他出生时起,就获得了自然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必须通过活动,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增强和提高。可现在许多家长怎么做的呢?有的家长说:“我疼爱孩子都来不及,哪里忍心让他劳动?”有的家长说:“看到‘小家伙’做事很不情愿的样子,就情不自禁地代劳了。”在这样事事包办的情况下,三四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不会打扫卫生,就成为很正常的现象了。所以,孩子没有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没有养成帮助父母承担家庭责任的习惯,也在情理之中了。这样包办下去,父母就会失去一个勤劳、能干、富有责任感的孩子。在方方面面对孩子百般呵护的环境里,只能导致孩子各方面能力下降的结果。  人的能力是人通过对世界的探索培养起来的。溺爱孩子,会把孩子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环境内,使他失去探索更广阔世界的机会,使他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办和创造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因为得不到锻炼而被弱化。这样一来,就会发现,被溺爱的孩子,能力非常低下。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常常会因为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
  有一对夫妻,他们五十岁的时候才生了一个孩子。于是,这对夫妻对这个孩子呵护有加,百般溺爱。孩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大小便还要靠父母帮助。这对夫妻太过溺爱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代劳,导致孩子所有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发展。他们没有考虑:如果他们不在了,这个孩子将来怎么生存?作为一个社会上的人,是需要有许多生存能力的,是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的,是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一无所能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只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老人告儿女不孝的事件却层出不穷。父母都期望孩子能成才,期望年老的时候,孩子不但有能力孝敬自己,还可以以孩子的成就为荣。期望是美好的,但是在溺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不但很少孝敬父母,甚至会虐待父母。究其原因,多是父母溺爱孩子造成的。孩子由于家长过分的溺爱,以至他们长大后什么能力都没有,生活过得一团糟,而这时候,父母已经没有能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了,他们就会仇恨父母,对父母没有孝心。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孝心的,他们本质上没有爱的能力,只有自私自利。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面粉商人高老头十分溺爱女儿,把丽个个女儿当做天使。为了女儿们的快活,他不仅替女儿的情人还了债,还荒唐地帮助女儿与人通奸;为了女儿的体面,他停歇了经营六年的生意,搬进了覆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把珍藏多年的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都卖了,并且出让了养老金,直到身无分文;最后,为了给女儿弄到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替别人服兵役、去卖命,甚至杀人放火也在所不惜。他把大部分财产给女儿作了嫁妆,终于让女儿挤进了上流社会,过着贵妇人的奢侈生活。出嫁后的女儿,榨取了父亲的最后一点养老金之后,就把他当着榨干了汁的柠檬一样,无情地抛弃了。
  在溺爱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不仅缺乏爱的能力,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孩子以后都要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没有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样就怎样。这种孩子讲究物质享受、不受别人支配的性格,并且没有抵抗挫折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向社会后,必然会因为很难融入社会,而发生一系列的问题。由于这样的孩子,对很多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没有基本的认识,再加上贪图享受的习惯,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备种诱惑所俘虏。
  被溺爱的孩子,犯罪率是很高的,这都是溺爱造成的不幸后果。如果到管教所去调查,可以发现有两类孩子犯罪率是比较高的。一类是在被溺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类是在被虐待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这两种孩子的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所以他们不能正常地融入社会。当然社会是不会接受这些孩子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冲突的结果必然以这些孩子的犯罪而告终。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缺陷或障碍是心理疾病的常见形式。孩子小时候,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家长的溺爱,造成了孩子的人格出现明显的缺陷和偏差,如自私、自负、任性等不良人格特征,实际上孩子已经患上了心理学意义上的疾病。这时,要纠正孩子的人格,就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到防患于未然,一定不要走进溺爱孩子的误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家庭教育的误区
对孩子过于溺爱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缺少与孩子沟通
忽视身教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的同谋
赞赏教育的泛滥
挫折教育的缺失
第二章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顺境和逆境
苦难的意义
铺满荆棘的道路
逆境磨练强者
在逆境中成长
努力走出逆境
第三章  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不要躲在外壳里
接受风雨的挑战
破茧的蝴蝶
驯马师的技巧
两岸的羚羊
登山的启示
太阳永远在照耀
第四章  施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让孩子经受严寒的考验
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
适当给孩子一些压力
让孩子独自走出家门
让孩子学会做家务
让孩子尝试去打工
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第五章  教孩子应对常见的挫折
孩子不满意自己的相貌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脾气暴躁
孩子沉迷于网络
孩子没有朋友
当孩子遭到误解时
孩子陷入早恋
第六章  挫折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挫折应与激励相结合
要有必要的惩罚措施
挫折教育要适度
允许孩子失败
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让孩子体验到成功
第七章  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教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教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教孩子学会竞争
教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教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
第八章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综合素质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耐心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态度
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