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西迁的变动,交大理工管结合的学科特色被削弱了,学科布局接近单纯工科大学模式。学科设置是大学的核心,它连带着师资、科研、人才培养。恢复交大往日的地位必须从学科调整开始。所以80年代开始,交大调整学科布局,从单纯狭窄的工科转向理工科综合性大学框架结构。
1978年以后,学校逐步恢复了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工程力学等学科,创造理工结合的环境。1979年4月,恢复建立工业管理系,1984年教育部批准重建管理学院。国门初开,世界科技已是日新月异,本该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学此时也步履蹒跚,面对世界大学的许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交大从1983年起,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应用科学和管理科学等8个领域内确定37个重点发展学科,其中1/3是新建学科,从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科研经费等方面进行扶植建设。在高科技领域诸如生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纤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新型材料等重点发展,使学校老工科传统注入高科技内涵。
交大从1981年开始组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1985年正式建立社会科学及工程系、文学艺术系、体育系,尽管这只是起步,但在全国理工科大学建立人文学科专业在当时还是首例。从1978年以后的十余年间,学校逐步实现了向多门类、综合型理工大学的体制和发展,为90年代综合性学科布局奠定基础。
进入20世纪最后10年,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鼓舞下,我国的高等学校开始筹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这既是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不少高校翘首以盼的梦想。交大以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办学实力,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孕育着这一伟大理想。1992年5月,在交大第六次党代会上,校党委书记何友声代表上一届党委作工作报告,提出“团结鼓劲,深化改革,为把上海交大办成社会主义第一流大学而奋斗”的号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