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来,伴随着大陆高等学校扩招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其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否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高等学校专业该如何设置,其结构该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状况如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切关注。
综观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结构中产业关系的不断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构成了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重要背景,引发了台湾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多次调整。张宝蓉编写的《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力图凭借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对台湾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论证,探寻台湾高等教育为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而进行的相应变革;通过比较研究,希冀有助于大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劳动力市场中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变化,对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一种新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从而建立一种多样化、多层次,灵活和开放的人才培养机制。《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视角》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历史演进为主线,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视角,对台湾光复迄今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总体概貌和侧重点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大量数据深入探讨了台湾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因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迁所引起的劳动力市场对高级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对不同行业、职业、技能的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为了更确切地判断每一个历史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否适当,还对不同学科、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尤其是“学用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特点、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认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是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要动力;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主要是受劳动力市场对高级劳动力的需求推动而形成;人力规划是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形和求学者的升学意向,适时调整专业及招生人数。相比较而言,台湾的私立高校、技职院校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更为敏感。从管理体制上看,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匹配”模式。
第三部分,通过对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深入剖析了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过程中存在的异同点,并得出了若干对大陆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有益启示。具体包括:政府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角色调整;强化劳动力市场对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导向作用,从社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自主调节作用;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高校办学特色,避免专业设置同构化;强调“柔性化”专业结构模式的建立;建立健全高等学校专业质量监控、激励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