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中国式卓越大学的构思
一、“中国式”的定位
二、“中国式”的特征
(一)极高的人文精神
(二)广泛的学科融通
(三)卓越的社会效益
三、中国式卓越大学如何脱颖而出
(一)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评价的分析
(二)中国式卓越大学的师资如何产生
第二章 高度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一、高校教育目标设置状况考察
(一)知识割裂现状与教育目标的差距
(二)大学教育评价标准与现状改进的思考
二、多样化的基本素质模式
(一)基本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理念差异
(二)基本素质的多样化个性方向
三、通才素质教育
四、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
五、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经验的借鉴
第三章 种种学科困境成就学科融通契机
一、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困境
(一)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探求无法穷尽
(二)相对论与量子论无法统一
(三)时空的本性及宇宙起源依然是不解之谜
(四)物理实验摆脱不了参与人的精神因素的干扰
(五)科学方法论的普遍两难困境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困境
(一)经济学的实践困境
(二)管理学的理论困境
(三)法学的教育困境
(四)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困境
三、以自然主义为代表的认识论对人类的误导
(一)科学主义对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误导
(二)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误导
第四章 学科融通方法探究
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互认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观
(二)西方文化的多元观
(三)东西文化的形而上学比较
二、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的互参
(一)学科分化与趋同并进的势态
(二)不同的人文思想引领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向
三、同类相邻学科的互用
(一)东西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相互借鉴
(二)东方圆通思维方式对社会学科研究的帮助
四、圆通学科体系的勾画
第五章 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融通
一、研究对象的交叉性
(一)经济学与管理学在研究对象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二)管理学与法学在研究对象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三)经济学与法学在研究对象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四)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对象的交叉区域
二、价值理念的兼容性
(一)三学科不同的价值目标体系
(二)公平与效率在三学科中的显性和隐性状态
(三)三学科对价值目标取舍的协调
三、研究方法的互动性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开拓性
(二)管理学方法论的融合性
(三)法学方法论的规范性
第六章 社会学与伦理学等学科的协作
一、社会学理论的表象性与伦理学的内省性
(一)社会学理论的表象性
(二)伦理学理论的内省性
二、用学科融通方法解释伦理学和社会学的困惑
(一)道德的客观标准问题
(二)社会学的学科目标问题
三、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社会管理协作
(一)中国社会现状及原因略述
(二)中国社会管理对策探讨
第七章 儒道释三学的意义及现代应用
一、惠人以真实利益的传统圣贤教育
(一)伦理道德一一情与义的教育
(二)善恶因果一一理与智的教育
(三)礼乐静虑一一美与乐的教育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运用
(一)儒家行为规范的常规化应用
(二)传统文化课程设置
(三)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第八章 自然科学在学科融通中的发展
一、自然科学内部的革命
二、自然科学在融通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高等教育学科融通理论探索》分为八章,内容包括:中国式卓越大学的构思;高度个性化的教育目标;种种学科困境成就学科融通契机;学科融通方法探究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