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汉语双音节介词成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10548
  • 作      者:
    李德鹏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高校社科文库》简介
    《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德鹏,男,1976年出生,山东临沂人。2006年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于2009年和2010年赴缅甸进行华文教学。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齐鲁学刊》、《学术探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高校社科文库:现代汉语双音节介词成词研究》提出了汉语双音词判定的语法意义标准、介词与动词连词划界的新方法,对确定现代汉语双音节介词范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按成词时间和成词方式不同考察了各类双音节介词的成词过程,在目前学界相关理论解释其成因仍存争议的情况下,提出了汉语双音词成词的意义缺失机制,为“动+介+宾”是动补还是动宾结构等系列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此外,本研究还以双音节介词为切入点,对整个汉语双音词系统的成词方式和成词机制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3.语法标准。先看第一条:看组合前后的语法性质有没有改变,一般来说,词义的变化和词性的变化是同步的,词性变了,就应该看作复音词。如“学问”,《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大略》:“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这两例中的“学”指学习,“问”指询问,都是动词,“学问”则指知识,是名词,组合前后的词性发生了变化,所以上二例中的“学问”为词。(鲁六:2006)鲁六的意思是:“学”和“问”没有结合之前是两个动词,结合后的“学问”是一个名词,因为二者的语法意义不同,所以名词“学问”是词。既然都能确定“学问”是一个名词了,还需要用语法标准来判断吗?另外,作者认为“学问”指知识,是名词,其实用的还是语汇意义标准。再看第二条:词的组成部分不能受修饰语修饰。如上面所举的双音节结构“否则,”前面根本没有修饰语,按照这个标准,“否则,”也成词了。
    4.语音标准。就双音节词和双音节短语的划界而言,语音标准是不起作用的,丁喜霞(2004: 70)认为:“语音标准中音节长度的限制是最直接、明显的,基本上可以直接将四音节及其以上的组合排除在词的范围之外,单音节和三音节词的认定一般也不会发生太大问题,而双音短语的大量存在使得在认定双音词时,这一条标准也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说,对双音节词和双音节结构的划界而言,语音标准同样不起作用。
    5.修辞标准。修辞标准强调要利用“对偶”的特点,但很多双音节短语和双音节结构很少出现在对偶的语言环境里,如例(3)“天上飞着一群大雁”中的“飞着”就没有与之构成对偶的双音节成分。
    6.频率标准。丁喜霞(2004: 87)认为“频率标准决不是划分词和短语的重要条件,不能和前文论及的意义、语法和语音三大标准相提并论,因为使用频率不是词的本质属性”。程湘清( 1991)也认为“见次频率只是参考。”在几个主要标准都无法区分双音节词和双音节结构的情况下,频率标准的辅助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目前,学术界在涉及双音节词的研究中,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很多文章,在涉及双音词的判定时,一般是把上面的意义、结构等标准全部或部分罗列,然后来一个总括:就是根据上述标准确定的。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前面所罗列的标准根本无法用来判定后面的双音节成分是不是词。例如例(1)的“生于”很明显不能用频率、修辞、语音等标准,“于”没有语汇意义,按照上面意义标准,“生于”就是词了,很明显不合适;两者中间不能插入任何成分,结构标准也不适合;两者前面也不能加任何修饰成分,所以语法标准也不适合。还有一种现象是回避双音词的判定问题,特别是一些古汉语词义考证的文章,考证的结果认为《汉语大词典》或《汉语大字典》失收该词条,其实他所考证的双音词,在我们看来只是双音节非词成分,词典不收录是合情合理的。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双音节介词研究综述
一、套用期的研究
二、引发期的研究
三、探求期的研究
四、新时期的研究
第二节 选题缘由
第三节 研究重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双音节介词的范围
第一节 双音节词与双音节结构的划界
第二节 双音节介词与动词、连词的划界
一、介词与动词的划界
二、介词与连词的划界

第二章 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的成词
第一节 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的成词过程
一、先秦的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
二、唐代的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
三、宋代的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
四、元代的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
五、明代的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
六、清代的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
七、现代的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
第二节 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的成词方式
第三节 同义并列双音节介词的成词机制
一、宏观机制
二、微观机制
三、意义缺失机制

第三章 “X着”类双音节介词的成词
第一节 “X着”类双音节介词的成词过程
一、宋代的“X着”类双音节介词
二、元代的“X着”类双音节介词
三、明代的“X着”类双音节介词
四、清代的“X着”类双音节介词
第二节 “X着”类双音节介词的成词方式
第三节 “X着”类双音节介词的成词机制
……
第四章 “X于”类双音节介词的成词
第五章 双音节介词成词方式与其他成词方式的比较
第六章 双音节介词成词机制与其他成词机制的比较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