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汉语法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270204
  • 作      者:
    魏兆惠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两汉语法比较研究》对词类和以句法为核心的语法专题进行了研究,是两汉语法研究的新收获。魏兆惠博士的研究不仅专门讨论了《扬雄集》的语法特点,而且把视野放大到整个两汉时期,针对两汉时期有重大变化的语法专题,比如量词、词语附加现象、否定句、动趋结构、被动结构等展开专题研究,观察和比较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上述语法现象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提出两汉时期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具体归属;魏兆惠的研究在材料的选取上下了大力气,她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综合使用,增强语料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从而保证了所选语料能够真实反映两汉的语法面貌。
展开
作者简介
    魏兆惠,女,汉族,湖北枣阳人。2005年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史。曾在《文史哲》、《语言研究》、《汉语学报》、《中国语文研究》(香港)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出版专着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并多次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两汉语法比较研究》利用西汉和东汉详尽的共时和后时语料,对两个时期词语附加、量词、否定句中代宾位置、动趋式和被动式等语法专题进行细致的描写和比较。两个时期的语法存在许多相同之处,而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东汉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副词、形容词、动词、名词、代词附加成分。遭受类被动式在东汉时期出现并居被动式的首位,而同是在先秦和西汉使用频率很高的“为”类被动式和“于”类被动式的使用比例明显减少。“被”字句的表达法逐渐完备。在先秦时期占优势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西汉时期开始衰减,东汉时期则基本消失。在西汉时期“来”和“去”用在其他动词后构成连动结构,但是在东汉时期部分已经虚化为趋向补语,在东汉时期动趋式已经出现了。从数量上看,无论是名量词还是动量词,东汉都在西汉的基础上增加很多。以扬雄为代表的两汉之际的文人作品,和当时的口语作品在语法方面已经出现分歧,说明文言和口语在两汉之际已经分离。东汉已经初步具备了中古时期汉语的很多语法特征,从语法的角度来说,东汉应该看作是中古的一部分,而西汉,和先秦的语法相比有发展,但是和东汉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可以看作是上古汉语的晚期。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历史、政治、语言、文化背景
第二节 两汉语法研究的成果及不足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任务、材料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目的

第一章 两汉时期的词语附加现象比较
第一节 关于词语附加现象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词语附加现象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词语附加现象
第四节 小结:两汉时期的词语附加现象比较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量词比较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名量词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动量词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名量词
第四节 东汉时期的动量词
第五节 小结:两汉时期的量词比较
第六节 余论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被动式比较
第一节 关于被动式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被动式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被动式
第四节 小结:两汉时期的被动式比较

第四章 两汉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位置比较
第一节 关于两汉以前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位置的论争
第二节 两汉时期否定句代词宾语位置的状况
第三节 关于否定句代宾必然后置的规律及其解释
第四节 小结:两汉时期否定句中代宾位置的变化规律

第五章 两汉时期趋向补语比较--以“来”和“去”为例
第一节 趋向动词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V去/来”结构
第三节 东汉时期“V来/去”结构
第四节 小结:两汉时期的趋向补语使用情况

第六章 两汉之交文人作品的语法特征--以扬雄为例
第一节 扬雄其人
第二节 扬雄作品的语法特征
第三节 从扬雄作品的语法特点看古代白话和文言的分离
结论
第一节 两汉时期汉语语法特征的比较
第二节 两汉时期汉语语法变异的内部原因
第三节 小结:东汉、西汉汉语语法的历史定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