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氏文通》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06131
  • 作      者:
    白兆麟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白兆麟,1937年2月生,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四十年,共发表论文近七十篇.主要收集在《文法训诂论集》中。出版著作十余种,主要有《简明文言语法》、《简明训诂学》、《左传微点注》、《盐铁论注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综论》大体依《文通》卷次分为十章:一、导论;二、文通语法体系概论,分字类概说和句子概说、句读概说,位次概说;三、名字和代字;四、动字;五、坐动和散动;六、静字和状字;七、介字;八、连字;九、助字;十、句读。十章中,依《文通》原有之语法体系及篇章安排,剖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句,或分析失误的例句。每章必要时作一小结,或加以概括,或予以申说,或突出其价值,或纠正其失误。是则是之,非则非之。有发现处,则赞许、弘扬之;有缺失处,则指出、弥补之。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的思维具有共同的规律,这就决定了与思维密切相关的各种语言的语法有其相通性,这是语法体系之共性的一面,即所谓普世语法的存在。
    但是,语言毕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不是思维本身。各种类型的语言又有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因而各种语言的语法体系又必然含有其个性的一面,即所谓民族语法的存在。这就是说,各种语言都有自身的一套语法手段,各民族语言所采取的表达形式并不完全相同,甚至有很多地方不同。史存直先生在其《汉语语法史纲要》里曾经明确指出:就汉语与西方语言相比,在语法方面至少有三项差异:
    一是分析与综合的差异。西方语言的实词,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除本身概念之外,还附带表示一些附随概念,即所谓“附加意义”。如名词、代词有“性、数、格”等,动词有“人称、数、时制、体、态”等,形容词有“性、数、格、比较”等。这些附随概念通常都是用所谓“屈折”或“词形变化”来表示的,所以就和词的本身概念纠缠在一起,不可分析。这样的语言被称为综合型语言;而汉语不存在这些情况,故被称为分析型语言。
    二是词语结合上的差异。词与词在句中的结合,总起来说有三种办法:用词形变化来表示“支配”和“照应一致”;按词序排列表示关系;借助虚词表示语法意义。在印欧语中,“词形变化”不仅是表示附随概念的语法手段,同时也是表示词与词结合关系的语法手段。譬如:名词、代词的“格”表示名、代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动词有“人称、数”等的变形,是为了表示它和某一名词或代词之间有主谓关系。
展开
目录
上编 《文通》研读
第一章 导论/3

第二章 《文通》语法体系概说/8
第一节 字类概说/8
第二节 句子成分概说/12
第三节 位次概说/19

第三章 名字和代字/24
第一节 名字和代字的类别/24
第二节 名字、代字的位次/32

第四章 动字/40
第一节 动字的类别/40
第二节 外动字的用法/41
第三节 受动字的表达格式/45
第四节 内动字的用法/48
第五节 同动字的用法/52
第六节 助动字的用法/56
第七节 无属动字的用法/59

第五章 坐动和散动/61
第一节 坐动和散动的含义/62
第二节 语词部分的坐动和散动/64
第三节 非语词部分的散动/69

第六章 静字和状字/72
第一节 静字/72
第二节 状字/82

第七章 介字/90
第一节 “之”字的用法/90
第二节 “於(于)”字的用法/94
第三节 “以”字的用法/100
第四节 “与”字的用法/105
第五节 “为”字的用法/108
第六节 其余介字的用法/111

第八章 连字/116
第一节 提起连字/116
第二节 承接连字/119
第三节 转戾连字/133
第四节 推拓连字/137

第九章 助字/145
第一节 助字的界说与类别/145
第二节 传信助字/146
第三节 传疑助字/160
第四节 合助助字/170
附:叹字/174

第十章 旬读/176
第一节 句成分的省略和变化/176
第二节 “顿”和“读”/185
第三节 句子/194
余论/201

下编 《文通》专论
一、语法体系论/205
二、隐性语法论/210
三、模仿论/214
四、草创论/221
五、普世语法论/227
六、教学语法论/232
七、语料论/237
八、继承论/242
九、比较方法论/250
十、变换方法论/258
十一、本位论/266
十二、语用论/271
综论/280
主要参考文献/285
后记/28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