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末民初以来的雷人语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40778
  • 作      者:
    邵盈午,邵振奇编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邵盈午、邵振奇编写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末民初以来的雷人语录》将清末民初以来知识分子的话语,按照其性质略加划分,为名语、智语、赞语、狂语、愤语、慨语、断语、辩语、警语、誓语、异语、质语、仁语、妙语、谶语、挽语、凄语、谦语、豪语、讥语、诲语、趣语、省语、忆语、詈语、谐语、雅语,凡27类,这种“依循”并非简单的“仿制”,而是通过这种分类,更充分地显示出近现代众声繁会、气象万千的话语景观。 <br>    收入本书的话语大多指涉了信仰、自由、反抗和牺牲,皆为被时下的知识分子所日益轻忽的主题。
展开
内容介绍
    近现代知识分子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遇之强敌”,面临着无穷的政治焦灼、文化焦灼、价值焦灼,往往不得不或明或暗地受制于一个特定的视界去思考各种问题,这个视界就是:中国的命运。自然面然,个体言说与话语的张力也成为了一个观照历史的独特视角,话语也就成了读史与阅世最为直接简单的途径。<br>    《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末民初以来的雷人语录》所收录的这些话语,大多数散存在人物的日记、笔记、年谱、书信及其他传记资料中,史书往往不予著录。透过这些话语,我们不仅看到历史上确实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语),还会发现一种具有“深层结构内容”的东西。如果说,一种话语是智慧的而且对历史构成了一种独到的阐释,那么在收录于《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末民初以来的雷人语录》的某些话语背后,显然透发着话语之外的玄机,潜藏着一部未及展开的历史,说不定就隐含着历史的某种走势与取向——这正是话语的魅力所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名语<br>    李鸿章曾言,清王朝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遇之强敌”。<br>    1842至1843年间,魏源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对“夷情”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制造轮船火炮之术、练兵养兵之法,并明确提出攻克西方侵略者的策略是:“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未款之前,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彼时,国中无人附和,是书思想可谓隐而不彰:倒是传人日本后,发用盛大。无怪乎日本学者为此大发感慨:“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用,反为他邦。吾不独为默深悲,抑且为清主悲也夫!”<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名语<br>第二:智语<br>第三:赞语<br>第四:狂语<br>第五:愤语<br>第六:慨语<br>第七:断语<br>第八:辩语<br>第九:警语<br>第十:誓语<br>第十一:异语<br>第十二:质语<br>第十三:仁语<br>第十四:妙语<br>第十五:谶语<br>第十六:挽语<br>第十七:凄语<br>第十八:谦语<br>第十九:豪语<br>第二十:讥语<br>第二十一:诲语<br>第二十二:趣语<br>第二十三:省语<br>第二十四:忆语<br>第二十五:詈语<br>第二十六:谐语<br>第二十七:雅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