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训诂学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5801
  • 作      者:
    周信炎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信炎,广西桂平市人。198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本科毕业,在本校继续攻读训诂学专业研究生。1990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测绘报社编辑、记者。主要著作有《传统语言学辞典》(合著)、《古汉语虚词词典》(合著),主要论文有《论〈说文系传〉的因声求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在释解古文献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其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萌芽于先秦时代,经过汉魏、隋唐及宋元明各朝的发展,终于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清代不仅出现了两个主要的训诂学流派——吴派和皖派,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训诂学大师,而且出现了大量杰出的训诂学作品,比如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等,这些作品对民国直至如今的训诂学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刘歆提倡古文经得到了王莽的支持。王莽篡位以后,要学周公“制礼作乐与太平”,托古改制。恰巧古文经如《周礼》、《尚书》、《左传》、《毛诗》等便于王莽利用,于是他也支持设立古文经博士,向久已独尊的今文经发起猛烈的进攻,双方的斗争十分激烈。汉哀帝命令刘歆与今文博士讲论经义,今文博士不肯答对。刘歆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移让太常博士书》,系统而深刻地批判了今文经学。刘歆博学多才,凡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在王莽的支持下,他终于依靠政治力量,使古文经学暂时战胜了今文经学,与今文经同立博士。
    首先,古文经学把孔子看作是史学家,把六经看作是孔子整理古代史料的书籍定本,所以古文经学者重视语言文字,偏重名物训诂,解释经典,都依循旧文,不凭空臆说,行文简明,它的特色是考证的。其次,古文经学不是那么死守师说,而是能够择善而从,因而他们一般都能兼通数经。如贾逵的父亲贾徼是刘歆的学生,师从刘歆学习《左氏春秋》和《国语》、《周官》,又师从塗恽学习《古文尚书》,师从谢曼卿学习《毛诗》,这在今文经学中是难以想象的。再次,古文经学家信古而不趋时,实事求是,排斥迷信,反对谶纬,具有学术上的纯洁性。
    光武帝刘秀因为谶纬中有“刘秀当为天子”的话,非常相信谶纬。刘秀即位以后,又废古文经,提倡今文经,并要求今文博士讲谶纬。古文经学又变成私学。 
    ……
展开
目录
一 训诂学的萌芽——先秦
1.训诂及其起因
2.先秦训诂的几种体裁
3.先秦训诂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训诂的兴盛和训诂学的形成——两汉
1.训诂兴盛的原因
2.传注的繁荣和郑玄的训诂学
3.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尔雅》
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5.世界上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
6.第一部通过语音探求语源的专书——《释名》
7.小结

三 训诂学的保守——魏晋南北朝隋唐
1.保守的主要原因
2.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3.新专著的撰著和旧专著的注释
4.集解、义疏的产生和《五经正义》
5.小结

四 训诂学的转折——宋
1.理学的兴起和“六经注我”
2.宋代的注疏和朱熹的训诂学
3.《说文》学的兴起和训诂理论的归纳
4.小结

五 训诂学的萧条——元明
1.萧条的原因
2.元明训诂学的成就概说
3.小结

六 训诂学的鼎盛——清
1.训诂学复兴的原因
2.清代训诂学的成就和特点
3.清代考据的两个主要流派——吴派和皖派
4.段玉裁和清代的《说文》学
5.王氏父子和清代的雅学研究
6.余论

七 训诂学的突破——民国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