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韵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8239
  • 作      者:
    张惠英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的目的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张惠英所著的《音韵史话》为《文学艺术系列》之一,重点介绍了上古音韵、中古音韵、平水诗韵、唐诗格律、近代音等汉语音韵的一些重要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史话·文学艺术系列:音韵史话》从汉语音韵的特点入手,结合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重点介绍了上古音韵、中古音韵、平水诗韵、唐诗格律、近代音等汉语音韵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介绍了有清以来国内外专家对音韵的研究情况。《音韵史话》资料丰富,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汉语音韵的特点
    中国音韵学实际上指的是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的构造及其演变的一门学科。现代语言学一般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研究,所以汉语音韵学就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汉语音韵学既包括当代汉语语音构造的研究,也包括汉语语音的历史研究。但现在一说音韵学,一般都理解为汉语语音的历史研究。
    在中国,音韵学被称为“绝学”,反映了中国的文人学士对汉语音韵学的一般印象。所谓“绝学”,主要是因其深奥艰难,入门不易,非大智大慧聪明过人者不能领悟其高妙。这是绝顶高超之学的意思。又因其属阳春白雪,能唱的不多,能和的更少,文人学士可以吟诗作赋、著书立说,但一说到音韵平仄,就望而生畏,因而后继乏人。这是濒临灭绝的意思。应该看到,音韵学是有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难点或特点,特别是在录音机、语音分析仪器发明之前,在一套通用的音标符号产生之前,就凭着古代的韵书韵图、诗诃韵文的押韵、谐声和通假等手段,来研究汉语音韵的构造和演变,确实是举步维艰,易入迷途。而到了今天,科学仪器、音标符号已广泛使用,加上各地方言调查的逐步展开,音韵知识的学习和音韵学的研究,如果和各地的方言实际相联系,就不只是可以进行,而且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1 音韵和汉字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汉字可以算是一种表意文字。事实上,从数量上看,汉字并非全部都是表意的,相反,绝大部分是形声字,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汉字是既表意也表音的。东汉时《说文解字》的著者许慎就指出,汉字构造有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如“日、月”,指事如“上、下”,会意如“信(人言为信)、公(背私为公)”,转注如“考(老也)、老(考也)”。这四种造字方法当然是表意的,但毕竟是少数。而形声如“江、河”,假借如“求”(原指毛皮,后来借用为请求的求)、“来”(原指小麦,后来借用为来往的来),就都是表音的。所以,从绝大多数的汉字看,我们可以说,汉字的性质是既表意也表音。当然,如果我们只看到几笔几划的方块文字,而不能入木三分地看到音义借以寄托的汉字构造部件,不能整体地、系统地看汉字的条理类别,那么汉字就只能是些古人随手画成的线条或图像。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不看到,汉字确实不像印欧语言的那些拼音文字,汉字的横、竖、撇、捺、点、勾,确实让大家头晕目眩,意义已经难以捉摸,更何况隐于形体背后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有诸子百家各种哲学流派,有诗经、楚辞、汉赋等发达的文学艺术,有《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等文字、训诂著作,唯独音韵之学,直到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即公元7世纪之初,才有了一本完整的、分析确切的韵书《切韵》。在此之前虽然已有晋吕静的《韵集》、梁夏侯咏的《韵略》、北齐阳休之的《韵略》、北齐李季节的《音谱》,但在体例上和音韵分析上,都还未成熟。只有《切韵》的出现,才标志了汉语音韵学的正式确立。汉语音韵学的姗姗来迟,不能不归咎于汉字的不标音这一特点。这使得我们的先人走过了漫长的路途,才摸到音韵这门学科的门槛。
    当然,话还要说回来,汉字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它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它独有的作用,它对亚洲邻国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它独有的作用。不只历史上是如此,在当代,汉字依然在为中华民族、为邻国友邦起着它的伟大作用。
    汉字对于音韵学的研究,有它不利的一面,使人们难于从笔画形体入门;但它也有给人方便的一面,这是说,正因为汉字不标音,所以同一个汉字,各地就可以按当地的方音去读。
    ……
展开
目录
一 汉语音韵的特点
1 音韵和汉字
2 音韵和方言
3 音韵学的应用
4 汉语是声调语言

二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1 语音常识
2 北京话的声母、韵母、声调
3 尖音字和团音字

三 《诗经》和上古音韵
1 古人的注音方法
2 《诗经》的押韵
3 上古音声母、韵母、声调

四 中古音韵
1 韵书和韵图
2 反切
3 韵与摄,等与呼
4 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全浊、次浊,全清、次清
5 中古声母
6 中古韵母
7 中古声调,阴调、阳调,平仄,舒促
8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五 平水诗韵
六 唐诗格律
1 押韵
2 对仗
3 平仄
4 双声叠韵

七 近代音
1 《中原音韵》的声、韵、调
2 元曲的押韵

八 汉语声、韵、调的古今演变
1 声母的演变
2 韵母的演变
3 声调的演变
4 演变规律的例外
5 禁忌语和特殊音变

九 清代的古音研究
1 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
2 江有诰的古韵廿一部
3 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4 章太炎的“娘日归泥”
十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音韵研究
十一 赵元任、李方桂的音韵研究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