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注解中的失误,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较为明显的失误,一般明眼人容易发现,且在经过多次修改的注解中也难以留存,对读者的影响并不太大;另一类是较为隐蔽的失误,看起来似乎正确,仔细一推敲就立不住了,此类误注似是而非,最易迷惑人,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上海古籍出版社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是在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选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的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我们以其中的诗歌部分为例,谈谈注释中的似是而非现象。
首先应当肯定的是,这些诗歌注释的整体品质很高,某些极易忽略的普通词语或极易以今义理解的词语,书中都有精彩的解释,让人拍案叫绝。我们举两个例子。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异乡物态与人殊,唯有东风旧相识。”《宋诗一百首》(以下简称《宋诗》)对前一句注:“异乡--指的是夷陵。人--作者自称。殊--不同。全句说:这个地方的景色对我很陌生。”这段注释十分精确,尤其对“人”字的注释,显示了注者的细心与识见。“人”指我是古今都有的一个含义,很常见,但因其字面普通,极易被忽略,不仅古籍注释中少见,一般辞典中也未收此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