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重凤生君的人品。我很荣幸地与薛先生相识于1985年5月。那是他第一次来南京大学访问,我参加接待。结束后他邀我同游我的故乡扬州。那时正是烟花三月季节,大地复苏,春意盎然。那天早晨8点多钟,我带上一只军用水壶,我们同乘一辆开往扬州的老旧的长途汽车。不可思议的是,等待乘客上满后,司机竟然锁上了车门,一路哐里哐当地开着,薛君担心地问:出了事怎么逃?我说:不会吧?害得他一路担惊受怕,也让他体验一下当时落后的中国交通,我却有点儿麻木。幸好一路平安无事。到达扬州已经11点多了,我们匆匆奔向久负盛名的富春茶社,时间已近12点,此时菜肴已经售完,但还有富春包子,味道不错,我们草草地吃了几个。如此简便地招待客人,至今仍感怠慢不周。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让薛君体会了一次。下午,我们游览了扬州瘦西湖、钓鱼台、五亭桥、白塔、平山堂、欧阳修祠等胜景。薛君谈古论今,游兴甚浓,一路拍照留念,甚是开心,连连说下次还要再来。翻开当年的老照片,初识时的风生君,乌发皓齿,体格强健,意气风发,正值壮年。在交往中,我感到薛君为人谦和,待人真诚,极易相处。我们一见如故,从此成了朋友。此后,我们几乎年年见面,或是参加会议之际,或是他同国访问之时,或是于私人聚会之中。尤其是1987-1988年我应邀在Osu执教一年中,得到他的关照尤多:在教学上,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在工作中,比如在主编《新编实用汉语系列教材》时,得到他的大力支持,才得以顺利完成任务;在生活上,得到他和夫人图书馆学专家陈慕勤女士的多方照顾,每逢节日均被邀至府上做客,夫人亲自下厨,烹制精美的粤菜,精致可口,至今仍感口齿留香。现在,我们家跟薛君、夫人以及儿子明远和女儿文斐都成了朋友。这一年的访问经历,使我有机会亲身感受美国,实践美国教学理念,了解美国语言学的进展,这对我回国后的教学和研究都有很大帮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