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案例分析:译制的语言策略
译制活动是对影视作品进行的语言转换,其主要目的是克服语言障碍,使目的语言受众可以像欣赏母语作品那样欣赏来自国外的作品。这样,经过译制加工的语言本身也就成为了作品中的组成部分,成为大众的审美对象,同时也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那么,影视翻译作为译制过程中的语言转换的核心工作有什么特征?或者说,影视翻译受什么样的条件制约,又是依照什么样的原则、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使译制片的语言获得独特的审美品质?我们采取语境论的观点,对译制过程中翻译的思维问题加以思考,以揭示影视翻译的语言特殊性,认识影视翻译的思维与语言策略之间的关系。影视剧翻译的思维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与两种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特征首先产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但最后必然反映在语言的策略上。所谓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和修辞学等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适应论的观点,人们在运用语言中,自觉不自觉地受着语境的制约,或者说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适应着语境。语境适应既包括宏观的要素,又有微观成分。从宏观上讲,语言或言语必须适应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方式、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心理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从微观上讲,语言换必须适应语音语境、词汇语境、语义语境及语法语境等因素。对于译制的语境问题,我们既可以从宏观上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微观上加以理解。如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来划分,那么,宏观指的是社会历史语境,中观针对跨文化交流语境,微观就是对话的情景语境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