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翻译社会学视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621007
  • 作      者:
    胡牧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外教社博学文库·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翻译社会学视阈》探讨了翻译社会学“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作者以翻译学为学科本体,以马克思的
展开
内容介绍
    《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翻译社会学视阈》探讨了翻译社会学“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作者以翻译学为学科本体,以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以译学范式的反思批评为前导,以翻译文本在何时何地以及产生何种影响为客体,以翻译研究回归现实世界为归宿,深入分析译者主体与他者的关系、社会选择、社会操控、社会传播与文化消费乃至网络翻译等诸多层面,充分展现跨学科研究足以触及的深度。
展开
精彩书摘
    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依据的传统翻译研究重视共性、齐一性,排斥个性与差异性,因此,它一直是以一致性追求为目标的,把源语文本作为一个一成不变的客体来看,认为文本的意义是语言通过规律去预先设定的,其意义是具有确定性的,而且任何人只要按照语言规则去解读,都应获得相同的理解。①可见,结构主义给人们带来分析的方法,使人们通过对客体的分析,认识其内部的层次与结构,从而更好地把握认识的对象。这种研究摆脱了语文学范式的神秘性与不可知性,让人们转而关注语言规律与文本结构。为此,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范式曾一度取得瞩目成就。但是这一时期的翻译研究被禁锢在文本对比和语言(信息)转移的范围内,有关翻译活动中那个最活跃的成分——翻译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研究就被完全忽视了。这是因为,以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结构主义理论不能具体地论述文学作品的特点,不能论述文学作品的历史差异和美学差异;结构主义把文学的概念变成了写作的概念,因而文学作品变成了符号学的“文本世界”。
    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进入解构主义阶段。除了诠释学流派,解构主义范式阶段还体现在目的派、操纵派等观点上。其共性都在于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解上。譬如,女权主义者重视译者的存在,强调译者对源语文本的占有和摆布的主导地位。操纵学派则认为文学翻译实际上是译者做出抉择和摆布文本的过程。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同其他行为一样都有一定的目的。由此,译者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总会按照自己对读者和译语需要的理解去制定自己的翻译策略。这些对翻译主体性的认识对我们译学研究大有启发。②但是,解构主义思潮由于自身缺乏一个整体性理论框架和统一的纲领,因而,可以说它只是一种精神、一种反思性精神、一种怀疑主义和破坏精神、一种否定性思维方式。所以,在它之后,人们会茫然,会困惑,原来的理性被破坏了,原来的结构被解构了,而它又没有带来一个新的理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本领域的前沿动态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节 结论

第二章 译本世界的理论基础与话语资源
第一节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 话语资源:个体、社会、实践

第三章 译本世界的困惑与反思:解构抑或建构
第一节 “范式”的演进与“转向”的焦虑
第二节 “以本为本”与译本世界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与现实世界

第四章 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
第一节 真实性抑或艺术性:现实世界的译本反思
第二节 个体性抑或社会性:译本的社会镜像

第五章 译本的社会镜像之一:自我审视与他者重构
第一节 作为行动者的译者
第二节 作为生产对象的文本
第三节 作为监管的把关人

第六章 译本的社会镜像之二:社会操控与主体沉浮
第一节 权力与话语
第二节 规范与系统
第三节 个体与社会

第七章 译本的社会镜像之三:社会传播与资本消费
第一节 社会性与学术性传播范式
第二节 消费群体与译本价值

第八章 译本的社会镜像之四:媒质变迁与译本流变
第一节 文本世界的超越:网络翻译的兴起与解读
第二节 虚拟世界中的译本:文字与图像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