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说的是魏国的大都督曹真率领20万人马来阻挡蜀军的进攻
王朗是他的军师。这王朗是位76岁的老人,本来是汉朝的老臣,后来投靠了曹操,担任司徒之职。
在完成军事部署以后,曹真与副将郭淮、军师王朗商议退兵之策。善于雄辩的王朗十分自信地说:“明日可先摆好阵势,让老夫出马,凭:笆夫三寸之舌,一定教诸葛亮拱手来降,让蜀兵不战自退。” 两位将军一听,连声说好,若能兵不血刃,令诸葛亮投降,自然是上策。
第二日,魏蜀两军,各自摆开了阵势,司徒王朗派人到蜀军阵前大叫:“请对阵主将答话!” 不一会儿,蜀军门旗闪开,一辆四轮车缓缓驶出。车上端坐着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他往对面一望,只见对方大旗上方写的是王朗的姓名,一位白发老者骑在一匹骏马之上。
诸葛亮打量了对方一番,心想此人就是王朗了。他一定是来阵前劝降的,我绝不能让他得逞。主意打定后,就马上派人去对方阵前传话:“大汉丞相要与司徒对话。” 来人传话刚完,只见那白发老者纵马而出。诸葛亮一见,忙在车中拱了拱手,王朗也在马上做了个答礼的动作。接着王朗大声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见。先生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这无名之兵?” 诸葛亮一听,马上用洪亮的声音答道:“吾奉皇帝之诏讨伐叛逆之贼,怎么说出师无名呢?” 王朗接着说:“天数有变,政权更迭,天下的权力归于有德之人,这是规律。自汉末以来,黄巾起义,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正是靠我太祖皇帝曹孟德才统一北方,万民归附,这是天命所归啊!到了世祖曹丕的时候,顺应天意,接受禅让,这也是上合天意、下顺民心的事,先生理应明白。先生本为人杰,才华横溢,理想远大,曾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偏偏要干逆天理、背人情的事呢?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么?今我大魏雄兵百万,良将千员,谁能阻挡?愿先生放下干戈,以礼来降,则不失侯爵的爵位,于国于己,难道不好吗?”王朗侃侃而谈,自认为说得铿锵有力。
王朗说完,诸葛亮却哈哈大笑起来,接着答道:“我本以为汉朝老臣必有高明的议论,哪想到只是这些陈词滥调呢?现在我有一言,请诸君静听。汉末以来,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不安。黄巾之后,战乱不断,朝堂之上,豺狼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掌权,以致社稷丘墟,生灵涂炭。这不是天祸,而是人乱!” 谈到这儿,诸葛亮停了一停,接着话锋一转说道:“对于你,我早就了解,早年举孝廉、后入朝当官,照理应匡复汉室、兴刘氏,为什么偏偏要反助叛逆,同谋篡位呢?你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啊!所幸的是天意:卜绝汉朝,我昭烈皇帝刘备统率四川。今日,我奉少主之命兴兵讨贼。你既是不忠不义之臣,自应潜身缩首,苟延残喘,哪有资格在此妄谈天命呢? ”诸葛亮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声音更洪亮,语调更激昂。这时,他大喝道:“我看你这白发老贼,命无多日,很快就要奔赴黄泉,不知你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啊!赶快给我退下,让逆贼与我来决战吧!” 王朗本来就年老,听到这番痛斥,特別是揭了他的老底,心里十分气恼。他气塞胸膛,突然大叫一声,摔死在马下。曹军受挫,不战而屈。后有人诗赞曰:“兵马出西秦,雄可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因此时常会有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时的紧张谈判。那些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屈入之兵的精彩谈判层出不穷,使得后人大为叹服。
一次秦国与晋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国祁,郑国处在危亡之中。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郑国国君只好派老臣烛之武到秦国去,想通过谈判劝说秦军退兵,以便孤立晋国,挽救郑国的危亡。
国都被包围,烛之武无法出去,只好等到黑夜,再想办法。
到了深夜,万籁俱寂,四周漆黑一片,郑文公亲自把烛之武送到城上,让他坐在一个筐里,用绳子系在筐上,悄悄地将筐放到城下。
烛之武趁着黑夜,终于秘密地来到了秦军中,拜见了秦穆公, 烛之武对穆公说:“大王,我虽是郑国人,今天却是冒着危险为秦国的利益而来的。” 穆公听了,冷笑一声说:“哟,你还为我们着想呀?” 烛之武显得极为诚恳地说:“你们两国围攻我们,我们知道郑国就要灭亡了。不过,请您想一想,灭亡了我们,对您的秦国会有什么好处呢?郑国在晋国的东边,贵国又在晋国的西边,相距千里,中间隔着晋国。我们灭亡之后,贵国能隔着晋国来管理我们的国土吗?所以这国土恐怕只会落入晋国人的手中。贵国与晋国相邻,实力也相当。晋国再并吞了郑国,国力就超过贵国了啊!替别人出力去兼并土地,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聪明人能这么干吗?大王可要三思啊!” 烛之武说到这里,停了一下,见秦穆公眉头一动,就猜到了他的心思,便接着说:“晋国现今很想称霸啊!他灭亡了我国会满足吗?一旦时机成熟,再向西扩展,难道就不会侵扰贵国吗?” 这时,秦穆公点了点头说:“先生说的,还有些道理。” 烛之武见穆公已初步接受,便继续说道:“如果能让郑国继续存在,对您并无坏处啊!让我们作为东道主,招待贵国过往的使者和军队,供应他们的一切,不也很好吗!” 秦穆公听了,又点了点头,但没有作声。
烛之武见时机已经成熟,便进一步说道:“况且,您对晋惠公也有过恩惠呀,他也答应要用瑕、焦两座城市来报答您,但结果又如何呢?他早晨刚刚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来防备贵国,哪讲信誉呢?所以,绝不要做那帮助晋国而削弱自己的事情哟!大王英明,想必是能考虑到的。” 烛之武的一番话,使秦穆公认真思考了一番,他派人私下里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单方面撤军。这一下,秦晋联军瓦解了。晋国一看灭亡郑国已经没有希望,便也将军队撤退了。没有发一枪一弹,郑国国都的包围就被解除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