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 (第3辑)》主要收集了2009年7月14-18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36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暨第11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大会及分会场上宣读的20篇有代表性的中英文论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大方面。理论方面为10篇论文,有姜望琪对中国语言研究传统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篇语义学所作的比较研究,可谓独辟蹊径;也有封宗信对Halliday所创建的情态语义系统的评价,他指出这个系统在语篇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还包括刘承宇和他的同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重新定义音系隐喻、讨论音系隐喻与语法隐喻之间关系的论文,杨炳钧关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法范畴的论证,澳大利亚学者Dreyfus和Jones对及物系统中的空间环境子系统更精密的描写和探讨,于晖关于体裁复合体的逻辑一语义关系的研究,金娜娜有关动词的评价功能的讨论,陈明芳关于学术语篇中的视角化元话语和作者角色体现的探讨,以及何恒幸对Halliday的互补理论的评论。应用方面为10篇论文,包括语篇分析和教学研究。诚然,理论与应用是分不开的,比如Clare Painter与James Martin的大会主旨报告--英语儿童图画读物的分析论文,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细致的分析,对研究双符号或多符号、双符号或多模态的理论建设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学者很有启示作用。应用方面还包括文学语篇分析,如常晨光对《傲慢与偏见》及其改写本中的意义投入问题的研究,杨信彰通过分析两篇中英小说片断对性别身份表达的语法资源的研究,肖祎和陈治安以诗化小说为例评价分析了系统视角下的语义韵特征;语篇分析还涵盖了董敏运用RSTTool分析科技英语长句,以及钟莉莉和袁秀凤有关评价资源的策略运用的分析论文。教学方面包括4篇文章,3篇探讨英语写作,1篇是汉语的教学实验。有关英语写作教学有3篇文章,第1篇是悉尼学派代表David Rose撰写的对语类教学路子与“读以学”教学思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的阐述,第2篇是杨汝福的文章,他指出语类教学路子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个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互文性的整合模式,第3篇为杨永林应用功能理念开发的一套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软件的介绍。教学方面的最后1篇论文是台湾学者徐富美撰写的教授衔接策略以提升台湾大学生对古文非同指零形指称辨识能力的教学实验,对汉语教学很有启示意义。《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 (第3辑)》的理论部分还包括方琰应Halliday的邀请,于2007年3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召开的“Becoming a World Language:the Growth of Chinese,English and Spanish”上做的主旨报告“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Growth of Chinese”(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论汉语的发展)一文。本辑中文撰写的论文9篇,英文撰写的论文11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