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化研究:基于安徽傅村的社会语言学调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97981
  • 作      者:
    付义荣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付义荣(1972-),安徽无为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98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2005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现为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主要成果发表于《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华文教学与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化研究:基于安徽傅村的社会语言学调查》以安徽傅村为个案,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与中国许多地方一样,傅村在改革开放后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如社会流动的更加活跃与自由、生产领域的非农化、生活领域的商品化以及科技条件的改善等等,都影响到了傅村入所用的语言和语言的使用。此外,《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化研究:基于安徽傅村的社会语言学调查》还对社会语言学界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如言语社区的界定问题、语言的同质性与异质性问题、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的关系问题,语言与文化问题等。虽然这只是一项小范围的实证研究,但无论是对于我们了解当代中国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是对于当前的语言学理论研究,都是一次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语言反映文化”的观点在中国内地地区尤其流行,无论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文化语言学,还是其他涉及“语言与文化”的领域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观点而展开研究的。例如,游汝杰(1993:16-17)在其《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中提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很密切”,“语言是高一层次的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现象流传广远和长久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代码”。邢福义(2000:9)在其主编的《文化语言学》中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总结为:“语言是一种制度文化,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苏新春(2006:50)在其《文化语言学教程》中认为,语言与文化之间起码具有这样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形式。戴庆厦(2004:126)在其主编的《社会语言学概论》中说到:“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而文化特征必然会对语言特征及其使用方式造成影响。”张岱年、方克立(2004:107)在他们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则说:“语言文字既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亦有人认为语言与文化之间没什么关系。如鲍阿斯(Boas1911)早就提出.语言与文化或语言与种族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即便文化不同的人也可以说结构特征非常相似的语言,如匈牙利人、芬兰人和北西伯利亚的萨莫耶德人;即便说结构特征不同的语言也可以共享同样的文化,如德国人和匈牙利人,或泛伊斯兰文化圈的那些人。但与前两类观点相比,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并不多。而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并不打算以傅村为个案来证明这些观点的优劣是非,因为这不是本人所能解决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农村: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特色所在
第三节 傅村:研究个案的选择

第二章 言语社区理论
第一节 言语社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
第二节 言语社区:单语的社区
第三节 傅村的言语社区界定

第三章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第一节 被试的选择与语料的收集
第二节 方言学语料的自然性
第三节 方言学语料的代表性
第四节 两类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普通话与汉语方言
第一节 傅村人在傅村的语言使用
第二节 傅村农民工在城市的语言使用
第三节 普通话的普及与汉语方言的萎缩

第五章 语言变异与变化
第一节 语言变异:进行中的语言变化
第二节 傅村父亲称谓的变异与变化研究
第三节 语言变化的机制

第六章 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从傅村方言词汇的变化看傅村文化的变迁
第七章 结语:傅村研究给予我们的启发
附录Ⅰ
附录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