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专利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02400
  • 作      者:
    Martin J. Adelman, Randall R. Rader, Gordon P. Klancnik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美国专利法》由乔治·华盛顿法学院教授Martin J.Adelman、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RandallR.Rader以及美国知识产权律师CordonP.Klancnik撰写而成,为美国超过40所知名大学法学院指定之教材.《美国专利法》分为16章,完整介绍了美国专利法的基础理论、专利的取得、专利适格性、实用性、预期、法定阻却、新颖性、非显而易见性、适当揭露、专利请求项、其他防御方法、侵权救济、国际专利法等,从专利权的取得到实施,涵盖知识产权相关法令规章及法院判例。《美国专利法》适合作为大学教材,  同时也为律师、企业法务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完整的参考数据。
展开
精彩书摘
    (三)现有技术
    另一个等同原则适用上的限制为现有技术,避免因过度适用等同原则而扩大排他权的范围,导致包含现有技术。换言之,法院不允许专利权人妨碍他人使用属于公众的技术。这些技术,当然不仅包括不具新颖性( anticipatory)的技术,也包括可显而易见(obvious)的技术。再换言之,等同对象不能仅包含不受专利保护的内容。因此,这样的分析性概念,不仅需要一假设的权利要求,也需要一假设的有效性分析。
    法院在Wilson Sporting Goods Co.v. David Geoffrey v.Associates,904 F.2d 677(Fed.Cir.1990)一案中,适用这种分析性概念,将被控的高尔夫球排除专利权保护的范围之外。该案牵涉的专利为一高尔夫球,因分隔球表面为八十个三角形而具有小旋涡的特殊结构,此八十个三角形分成六个等同区块,该等区块也就是通过球体最宽部分的每个交叉圆圈,这些大型圆圈分别具有对称轴线,沿着轴线则没有小旋涡;现有技术的球体也包含六大圆圈,不过这些大型圆圈有小旋涡交错。法院认为,被控的高尔夫球与要求保护的球体并不等同,并说明如下:
    现有技术是否限制权利要求文义上可解释的等同范围,相当难以回答。为将分析简单化,并将此议题带到熟悉的领域上,通过实体化假设的权利要求,使之在文义范围上足包括被控侵权的产品,而概念化等同范围的限制,可能会有帮助。相关的问题则转为,假设的权利要求在考虑现有技术后可否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之许可。若不被许可,则不应允许专利权人在侵权诉讼中基于等同原则而获得该部分的保护;若可被许可,则现有技术不应妨碍等同原则下侵权的认定。Id. at 684。
    具备此架构后,法院表示,因为被控侵权的球,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显而易见的,故未构成等同原则下的侵权。虽然此分析架构并非各个案件所必要,在某些情形却有助于限制等同对象的范围。此架构的确可避免专利权人通过等同性而在诉讼中取得申请时本不可能获得的范围。See Key Mfg.Croup,Inc.v. Microdot. Inc.925 F.2d 1444(Fed. Cir.1991)。
    此假设的权利要求分析本身,并非毫无限制,专利权人不得于某些情况下以该分析限缩其权利要求,而又在其他情况下以该分析扩大其范围。换言之,“假设的权利要求分析不是任意重新撰写已核准权利要求的机会”,因为“此机舍仅存在于负责审查权利要求可专利性的美国专利商标局”。Streamfeeder,LLC v. Sure-Feed Sys.,Inc.,175 F.3d974,983(Fed. Cir.1999)。
    (四)公开揭露贡献
    在某些情形,专利权人因撰写不当未将等同对象置人权利要求范围之内,而失去主张适用等同原则的机会。虽然这会让非可预见性成为等同原则上该当侵权的要件之一,公开揭限制将要求更具体明白地证明,证明专利权人知悉等同对象的事实。特别是,若专利权人在说明书中揭露替代实施例,却未将之写入权利要求中,该实施例将被贡献给公众。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Johnson & Johnston Associates Inc. v. R. E. Service Co.,285 F3d 1046(Fed. Cir. 2002)一案中认为,专利权人不得主张其描述铝的权利要求可通过等同原则而包含铁,因为其说明书已明白说明不锈钢铁的实施例,却未将不锈钢铁写入权利要求中。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专利法的基础理论
壹  专利法的基础理论
贰  经济学(激励发明)
叁  历史考察:对于商业秘密保护的矫正(激励披露)
肆  历史考察:技术转让
伍  自然权利(资格理论)
陆  专利与公用事业理论
柒  结论

第二章  专利权的取得
壹  美国专利和商标局
贰专利申请程序
叁授权后程序
肆  结论:世界上最自由的体系

第三章  专利适格性
壹  导论
贰  方法
叁  TRIPS

第四章  实用性
壹  导论
贰  实用性的三种类型
叁工业应用性

第五章  预期
壹  导论
贰  美国先发明制度下的现有技术
叁  预期

第六章  法定阻却
壹  导论
贰公开使用
叁  销售
肆  试验性实施排除
伍  专利和已发表的文献
陆  其他法定阻却事由

第七章  新颖性:现有发明
壹  导论
贰  第102条(a)款的现有发明
叁  第102条(g)款的优先性
肆  第102条(e)款的现有发明
伍  第102条(f)款的衍生

第八章  非显而易见性
壹  导论
贰  专利法“皇冠上的明珠”的历史
叁  现有技术
肆  最高法院的三部曲
伍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陆  在外国专利系统的显而易见性(发明高度)

第九章  充分公开
壹  导论
贰  可实施性
叁  书面描述
肆最佳实施例

第十章  专利权利要求
壹  导沦
贰  权利要求的构成
叁  特殊的权利要求形式
肆  明确性(Definiteness)

第十一章  专利取得之议题
第十二章  权利要求的解释
第十三章  侵权
第十四章  其他抗辩事由
第十五章  侵权救济
第十六章  国际专利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