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为了明日的辉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5303
  • 作      者:
    王志刚, 徐永初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成果书系:为了明日的辉煌》是上海市“双名工程”中学校长一组基地学员成果集,主要针对在中学学校的管理和开拓上,提出新的思路,全书共收录了十多余位中学校长办校的宗旨和理念,鲜明生动。共包括基地概况和收获与成长两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试论校长的课程领导的实践缺失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王洋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课改进入实施攻坚阶段。课程实施不是一个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理念、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不同学校,面临共同的问题和个性化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依靠社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协力完成。从设计到实施重心逐步下移,学校处于中心位置。校长的课程领导就成了必然和必须。其中,校长的课程领导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主导力量。校长的课程领导不只是管理校本课程,不只是研究学校的课程计划,而是全面指引和统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践和创新。然而现实中,由于对学校课程领导的理解存在误解、甚至是曲解,造成校长的课程领导的功能缺失,影响了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更是对学校课程建设和改革带来消极的影响。本文重点思考课改中校长的课程领导的实践缺失,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校长专业职能的实践缺失
    综合已有的信息,校长的职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内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领导与管理,公共关系协调(指学校与上级行政部门之间、社区之间关系)。由于目前校长(尤其是正校长)的选拔和培养是按照行政干部标准进行的,因此,在行政管理和公共关系协调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在课程教学领导与管理的专业素养要求往往不能满足实践需要。若校长的课程领导不足,则制约课改的深入开展,制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制约学校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与教育科研的整体工作水平,制约全面教育质量的根本提高,制约校长本身的专业影响力,使得校长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人物。然而,我们有多少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有课程理论素养,而具有的这些课程理论素养也未必就能满足学校当前课改的需求。在这样基础上的课改,很难期望有积极的效果。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能力成为当前课改深入发展,首先要直面解决的问题。当前,关于课程领导的理解比较模糊,尤其是将校长的领导行为与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混为一谈。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的涵义
    美国的格拉索恩(Allan A.Glatthorn)提出“课程领导所发挥的功能在使学,校的体系及其学校,能达到增进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强调课程领导的“功能”而不是“角色”,这种功能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强调课程领导是学校整个组织和个人达成目标的过程。传统的课程管理重视监管,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被动的执行者,而不是积极的建设者,剥夺教师参与课程建构的权力,造成教师课程专业素养的短缺。当前强调课程领导不单包括校长,而且包括学校内教师,研究校长的课程领导具有更大的实践意义。
    在此课程领导理念基础上,台湾学者们与教育实践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课程领导指领导者基于课程专业知识经由各种领导行为,整合各项资源带动教育环境相关人员进行课程规划、_课程发展、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估以改进课程品质,提升学生学习结果,达成课程目标的历程。”这种表述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揭示了课程领导的主体指领导者(但不只是校长)。领导者(可以是教师、学校课程专业组织一学校课程专业委员会、校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士)本身必须具有课程素养,通过一定的途径(领导行为、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涵建设(规划、设计、实施、评估),达到目的(改进课程品质,提升学生学习品质),达到课程目标,这既是结果,更强调过程。
    校长的课程领导指校长基于课程的专业知识,发挥领导功能,提高环境支持,引导学校成员增进课程专业能力,并成立课程规划小组,思考教育目标,共同建构学校愿景,针对学生需要、学校及社区特性制定课程目标,选用、调整以及自编教材,设计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课程,并加以实施、评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过程而提出推动课改的课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对学校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课程素养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基地概况·
主持人
专家团队介绍
学员介绍
“主体性·体验式·活动型·项目化”培养模式的再探索——王志刚、徐永初名校长培养基地总结
·收获与成长·
“景观文化课”的课程特点及其价值
现代教育呼唤有个性的教师
让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推动薄弱学校和谐发展——上海师大附中委托管理徐汇区龙华中学五周年
中学生品格养成的行动研究
试论校长的课程领导的实践缺失
以“学案”、“学本”为依托着力培育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品质
关于社会人文类拔尖人才早期培育的初步探索
制约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的几个“点”的成因分析
构建“生态课程”,实施“和谐教育”——关于办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学生的课程选择——“影子校长”对美国加州圣罗莎(Santa Rosa)学区的观察与思考
普通高中学习困难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分析与调适策略探究
上海市YQ中学教师“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个案研究
提升研究型学校文化,满足多元性自主发展
浅谈校本研修的“科研化”——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四动吾参与,校园有活力——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关于素质教育实验的行动研究
项目推进,主动研修,自主发展一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建设绿色班级,构建和谐家园——虹口高级中学绿色班级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致力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学校发展与思考
高中阶段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生活德育视野下高中生自治治事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初探
普通高中课程领导与课程执行的理性考察
在学校70年历史中寻求发展智慧
正确处理八个关系,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