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1
二 研究意义/3
(一)理论意义/3
(二)实践价值/3
三 核心概念界定/5
(一)均衡与非均衡/5
(二)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非均衡发展/8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12
(四)机制、动力机制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15
四 国内外文献综述/17
(一)国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17
(二)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22
五 研究设计/29
(一)研究目标/29
(二)研究内容/30
(三)研究方法/32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33
第二章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框架
一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政府视角/35
(一)义务教育财政体制/35
(二)教育政策取向/36
(三)教育资源配置/37
(四)小结/38
二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学校视角/39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39
(二)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理论/47
(三)小结/50
三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家庭视角/51
(一)人力资本理论/51
(二)筛选假设理论/55
(三)教育收益理论与教育收益率/57
(四)小结/58
第三章 政府教育政策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一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区域均衡/61
(一)北京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61
(二)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68
二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校际均衡/71
(一)北京促进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72
(二)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校际差异/75
三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群体均衡/79
(一)北京促进义务教育群体均衡发展的政策/79
(二)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的群体差异/88
四 政府教育政策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95
(一)历史原因/95
(二)现实原因/96
第四章 学校发展战略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一 学校办学理念/100
(一)抽样与被试分析/101
(二)教师群体对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理解/102
(三)小结/126
二 学校生源选择/127
(一)抽样与被试分析/127
(二)学生入学行为分析/130
(三)小结/142
第五章 家庭入学决策与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一 家庭学校选择与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145
(一)家庭经济状况与学校选择/145
(二)家庭社会地位与学校选择/149
二 家庭入学行为的实证分析/151
(一)家庭学校选择情况和择校动机/151
(二)家庭经济状况与学校选择/153
(三)家庭社会地位与学校选择/156
(四)小结/158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主要结论/161
二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依据/164
(一)准确定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含义/165
(二)义务教育发展要贯彻系统性和渐进性的原则/165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考虑家庭的需求因素/166
三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166
四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8
附录一 问卷维度
附录二 三套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 家长问卷补充资料
附录五 部分访谈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