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34116
  • 作      者:
    陈瑞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瑞华,l967年2月生于中国山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先后在该校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和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1995年7月进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从事刑法学博士后研究工作。l997年7月正式在北京大学工作,先后任法学副教授(1997年)、教授(2000年至今),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兴趣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司法制度和程序法理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代表作有:
  《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3);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5);
  《看得见的正义》(2000);
  《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2008);
  《程序性制裁理论》(2004,2010);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8);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8,2010);
  《论法学研究方法》(2009);
  《比较刑事诉讼法》(2010);
  《程序正义理论》(2010);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2011)。
  从事法学研究20年来,在程序正义、程序性制裁、刑事诉讼构造、强制措施、司法制度、审判模式、量刑程序、合作性司法、法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上,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其论文和专著的学术引证数在诉讼法学界名列前茅,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近十年来,获得多项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其中较为重要的有: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0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资格。
展开
内容介绍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3版)》是《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的第三个版本。《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3版)》在全面回顾和反思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理论范畴以及研究方法问题。《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3版)》对支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四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讨论了刑事诉讼的宪法基础问题、程序正义理论、程序生制裁理论以及刑事诉讼构造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3版)》还结合新近兴起的量刑程序改革和刑事和解运动,提出并论证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那就是量刑程序的独立性理论与合作性司法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3版)》倡导一种从经验到理念的研究方法,也就是从中国的法制改革和法制经验中提出概念,总结出制度形成的规律,并进行适当的理论概括和抽象,然后,尽可能地将作者的理论与中西方相关的主流理论进行学术上的对话。
  追求法学理论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推动立法修改和司法改革,这是作者的基本学术志趣。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反思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体系
三、两种法律传统的冲突
四、制度成长的逻辑
五、证据法研究的困境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一、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研究的回顾
二、刑事诉讼价值
三、刑事诉讼目的
四、刑事诉讼构造
五、刑事诉讼阶段
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七、刑事诉讼主体
八、刑事诉讼职能
九、刑事诉讼客体
十、刑事诉讼行为
十一、结论
第三章刑事被告人权利的宪法化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宪法中的被告人权利
三、缺乏宪法约束的刑事诉讼法
四、不受宪法限制的司法解释
五、程序性违法的治理与宪法性权利的缺位
六、被告人权利宪法化的基本课题
第四章程序正义理论
一、程序与程序的正当性
二、程序正义观念的起源
三、纯粹的程序正义:罗尔斯的分析
四、程序正义与当代的程序价值理论
五、研究程序正义问题的必要性
六、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
七、程序正义与其他正义形态的关系
八、程序正义的基本构成要素
九、为什么要坚持程序正义
十、程序正义的限度
第五章程序性制裁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程序性制裁的基本模式
三、宣告无效:程序法的独特制裁方式
四、为什么要选择宣告无效的制裁方式
五、程序性制裁的局限性
六、程序性制裁的未来
七、程序性制裁理论的体系
第六章刑事诉讼纵向构造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
三、“流水作业”的诉讼构造
四、“流水作业”构造的负面后果
五、可预期的诉讼构造改革
第七章刑事审判前程序的整体构造
一、引言
二、刑事审判前程序之简要比较
三、中国刑事审判前程序的构造
四、中国刑事侦查程序的构造
五、中国刑事审判前程序的主要问题
六、走向一体化的审判前程序
第八章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
序理论
一、引言
二、量刑信息与定罪信息的不一致性
三、诉权对量刑裁判权的制约
四、公诉权内涵的必要延伸
五、作为独立辩护形态的量刑辩护
六、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
七、量刑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八、结论
第九章对抗性司法与合作性司法——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
式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帕克和格里菲斯的诉讼模式理论
三、对抗性司法及其局限性
四、最低限度的合作模式
五、协商性的公力合作模式
六、私力合作模式
……
附录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