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我们会很羡慕条件好的学校。
常常,我们也会憧憬,假如我们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工作的种种美好。
好的学校,当然很好,可是,这些“好学校”除了物质条件之外,还有哪些吸引人的共同元素?
在一个局长和校长的论坛上,有位局长向我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你来到这样的一所村小,老师的月工资只有300元,办学条件很差,几乎没有其他经费,粉笔也是定量发放。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怎样培养教师的幸福感呢?”这很像一个遴选校长的面试题目。这位局长再三强调,他说的这样的学校很有代表性。
说实在话,这样的学校对我来说很陌生,甚至其艰苦程度我都无法想象,因为我很少有机会到这样的学校去走一走。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可面对这样的拷问,我本能地尝试着作了一些回答。
我说,首先,我会看看老师和学生,问问他们还有没有要离开的,愿意走的和能走的,我会支持他们离开。凡是走不了的,咱们就说走不了的事,我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我会开诚布公地跟老师们谈,就这样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个天地改变,让我们的工作环境能够改善。我想老师们会给我一些方法和智慧的。
接着,我会请来家长,向他们说明学校情况,寻求他们的支持。我想,家长们也会有一些好主意的,因为他们同样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对这里充满感情,这是最宝贵的资源。
粉笔紧张,我们可以把课堂移到广阔的土地上,移到树荫下,我们可以用小石头、小树枝进行教学。我们学不来城市孩子们的教材,我们可以编自己乡村的教材。比如,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村庄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土地适合栽种什么样的植物,我们还可以聘请老农来讲解农作物的生长。
我的回答,得到了局长和校长们的认同,主持人给了一个通俗的评价:思路决定出路。
事后想想,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只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天地。也许,教室依然破旧,但是课堂上却充满了思考与笑声;也许,学校还是那么狭小,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学习的资源和可创造的空间;也许,学校还是那么贫困,但每位老师都用自己的精神激励着学生每一天的学习。
曾经看过詹文龄校长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教室里开满鲜花”。说的是她参加的德育示范学校验收组去一所贫困山区小学评估检查。大家在去学校的路上,就听见那个校长说自己的学校多么多么好,因此,验收组成员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学校。
可一进校门,却发现这个学校里仅有两棵不大的树,没有一朵鲜花。专家们就开始疑惑了。进教室听课时,突然,有个学生的手碰到座位碰疼了。按说,这么重要的课堂,老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上课上,应该看不到这样的意外;按说,即使有学生报告了,教师也可以暂时不处理,或让他出去自己处理。
但是,这个老师很自然地停下正在讲的课,走到学生身边帮着整了整座位又吹了吹孩子的手说:“没事了。”之后老师又接着讲课,一切都那么自然。在教室里,专家们还看到,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根本不是“小手背背坐”那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所有的专家都释然了。
那些专家们对上课的老师说,他们看到了老师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答问、学习的状态。做这样的老师的学生很幸福。
所以,不是条件决定一切,而是心态决定一切,思路决定一切。要在既有的条件下,在现实的可能中,与老师们共同创造一个开满希望之花的学校,身为校长,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作为校长,这样的心态是最要紧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