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世博会志愿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830337
  • 作      者:
    沈炜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型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实践平台。从角色理论这一视角对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进行了深入分析。《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世博会志愿者》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概括了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发展历程;第二章描述了世博会志愿者的特征;第三章分析了影响世博会志愿者行为特征变化的主要因子;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研究了志愿者在角色认姐、角色转化、角色扮演、角色认同等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第七章提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世博会志愿者》适合于高校德育工作者、青年大学生以及志愿者阅读,也可供从事志愿服务和青年工作研究的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招募对象上,绝大部分志愿者都来自学校,虽然这使得志愿者的管理方便且高效,但也限制了不少民间组织或个人的参与。他们往往因招募门槛过高,并且得不到与在校学生一样的系统培训而无法加入世博志愿者队伍或无法胜任工作。而对志愿者的宣传还应细分他们的工作内容,使大众更清楚志愿者的工作,从而有更多的人愿意加人志愿者队伍。这样做能够使工作更专业化,不仅可以减轻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压力,也使更多的群众能参与进来。比如很多中老年志愿者,人生阅历丰富,对本土历史地理有较深的认识,可以更加胜任旅游向导的工作。在招募的宣传方式上还应更加多样化,采取网络、电视、报纸、杂志、街头派发等多种宣传方式。同时也要在宣传新意上下工夫,如在社区、企业、学校等团体机构,让有志愿者经历的人与市民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和收获,由专人解答大众疑问,并鼓励大众积极参与。
    同时,还应完善报名程序。网上报名是志愿者报名的主要途径,但由于网上报名存在信息准确率不高等缺点,所以不能只依赖于网络,还应通过单位、居委会、志愿者团体等基层组织确认志愿者信息。
    2.岗位职责不太明晰
    世博园区面积庞大,展馆众多,服务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有的游客想要参观场馆,有的游客需要就餐,有的游客想要观看表演,有的游客需要其他服务,这就给志愿者们的服务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同时,有的场馆、道路或是公共设施,志愿者们自己也不熟悉,这也给志愿者们的服务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现在的志愿者招募一般是“统一报名、统一分配”,较少顾及志愿者个人的能力特长和工作性质。所以有必要在招募时公布岗位设置状况,并在申请报名表中设置“您倾向于的服务岗位”和“如果您没有被分配到自己所倾向的服务领域,您是否愿意接受调剂”的选项,这样能更好地将志愿者的意愿与岗位对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第一节 志愿者
一、志愿者的历史
二、志愿者的内涵
三、志愿者的类型
第二节 志愿服务
一、志愿服务的内涵
二、志愿服务的价值
三、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
四、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第三节 志愿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四节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志愿者

第二章 世博会志愿者
第一节 世博会志愿者历史
一、爱知世博会
二、萨拉戈萨世博会
第二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
一、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概况
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总体特征
三、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特点
第三节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管理模式特点
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管理模式中的一些问题

第三章 世博会志愿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第一节 行为特征统计分析及描述
一、样本总体特征描述
二、样本中的意愿相关特征描述
三、疲劳感、压力感和成就感——“三感”调查
四、志愿者权益认知调查——理性角色认知
五、满意度调查——荣誉感构成
第二节 相关影响因子的进一步分析
一、生成维度中的因子
二、组构维度中的因子
三、特质维度中的因子
四、需求维度中的因子
五、认同维度中的因子
六、习得维度中的因子
七、志愿精神与基本素养影响因子的深入挖掘
八、权利认知与政治面貌的相关性分析
九、角色周期的影响——塞克森周期分析
第三节 影响因子中的诉求与期望
一、对组织管理方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二、对志愿工作和服务提出建议意见(信息管理方面)
三、志愿者自身要求(园区参观需要)
四、志愿工作中对游客的意见和建议
五、志愿者自身的权益诉求
第四节 传递友爱情感给力志愿精神

第四章 世博会志愿者的角色认知与转换
第一节 角色认知理论基础
一、角色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角色转换理论
第二节 角色认知对象分析
一、世博会志愿者特征
二、世博会志愿者参与动机分析
第三节 世博会志愿者的角色认知
一、角色认知目标
二、角色认知实践
第四节 世博会志愿者的角色转换
一、角色转换过程
二、角色转换完成

第五章 世博会志愿者的角色认同研究
第一节 角色认同研究理论依据、分析与假设
一、世博会志愿者角色认同研究理论依据
二、角色认同理论视角下志愿服务分析
三、世博会志愿者角色认同理论假设
第二节 世博会志愿者的身份、标识、昵称认同分析
一、世博会志愿者的身份认同
二、世博会志愿者的标识认同
三、世博会志愿者的昵称认同
四、志愿者主题歌认同分析
五、“海宝一代”认同分析
第三节 世博会志愿者的文化认同分析
一、世博会志愿者徽章文化
二、志愿者休息室文化
三、世博会志愿者班车文化
第四节 角色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一、世博会志愿者的角色认同
二、未成为志愿者的同伴情绪反应的影响
三、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网络
四、社会公众对世博会志愿者的评价

第六章 世博会志愿者个体功效研究
第一节 志愿者个体功效的基本内涵
一、自我认知功效
二、导向行为功效
三、自我价值感功效
四、激励提升功效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者个体功效分析
一、志愿者的功效分析
二、大学生志愿者个体功效的突出表现
三、世博会大学生志愿者个体功效的特点
第三节 志愿者个体功效实现的生态路径
一、微观路径——志愿者个体心理环境的满足
二、中观路径——志愿者组织环境的完善
三、宏观路径——志愿者法律环境的建立健全

第七章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研究与探索
第一节 大型活动中志愿者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一、构筑志愿服务保障的九大体系
二、搭建志愿者能力提升的四大平台
三、思考“后世博时代”德育体系建设的三大方向
第二节 青年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一、评价、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
二、建立青年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三、青年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
四、青年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五、青年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实践
第三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一、高校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多维动因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面临的困难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