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对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38548
  • 作      者:
    潘一宁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对抗:越南战争的国际关系史(1949-1973)》讲越南战争或称印度支那战争,就其起源而言,是一场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然而,在国际冷战的政治环境下,越南战争逐渐演变为具有双重性质的历史事件。一方面,这场战争依然属于越南人民反对外国统治、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另一方面,它已成为国际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国和苏联都先后深深地卷入了这场战争。大国对越南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和美国卷入越战的程度最深,两国的敌对关系对越战产生最深刻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格里芬使团是为实施NSC 64政策而被派往东南亚考察经济兼政治和军事状况的。该使团由前美国驻中国经济援助使团副团长格里芬(Allen Griffin)率领,重点了解印度支那局势。格里芬使团得出的主要结论认为,印度支那形势难以维持现状;必须采取行动扶持越南保大政府;如果美国坚持要法国把统治权移交给越南人,法军的士气将会严重受挫;如果中国“入侵”越南而构成威胁,那么没有任何措施比美国乐意向法军提供海空援助更能使局势变得有利一些。
  同年5月1日,在美国国务院正式讨论格里芬报告的前一天,杜鲁门通知艾奇逊,他已批准向国防部拨款1300万美元用于向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支那提供军事援助;并原则上同意拨款75万美元用于印度支那的经济援助。
  考虑到需要核查法国人提出的援助要求,而且帮助训练法国人组织的越南伪军及为法军充当战略顾问,杜鲁门政府决定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建议在6月派遣美军顾问团——军事援助顾问团(Military Assistance and Advisory Group,MAAG)奔赴越南,向法国提供有限度的支援。
  美国国会认可了总统的决定。参众两院早些时候批准的《军援法》中已包括了授权总统可派遣美军顾问团到“任何一个机构或国家”执行非作战任务的条款。8月3日,由亚洲问题专家布林克(Francis G.Brink)率领的35人美军顾问团先遣队抵达越南,仅负责物资援助问题;9月,印度支那美军顾问团(MAAG-Indochina)正式组建。但美国人很快发现,他们在越南的行动和作用完全受制于法国人。三、最初的较量
  在越南战场上,“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十分明显。法国无疑处于强势地位,而越南民主共和国则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
  法国“印度支那远征军”包括10万人的海陆空正规部队(含海外兵团),拥有飞机、坦克、军舰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且法军军官多出自与美国西点军校齐名的法国“圣·西尔”(St. Cyr)军校,训练有素,作战指挥能力强。由于法国政府每年将一半以上的国防开支都注入印度支那,因此,法国远征军的后勤物资资源也较为充足,每个军人每天都有面包、饼干、香肠和红葡萄酒等颇为奢侈的伙食保障。1950年,法国人还在南越组建了30多万人的越南伪军,从而壮大了他们对付越南共产党的力量。而美国向印度支那的法国殖民政府直接提供大量的经济和军事物资援助,进一步增强了法军的实力。到年底,可用于紧急购置枪支弹药、海军舰艇、飞机、军车等军用物资的美国援助,已超过了1.33亿美元。
  反观越南人民军状况,则有天壤之别。越南人民军主要以连和营为单位,在全国分散游动,基本上属于民兵游击队,尚未打过歼灭敌人一个营以上兵力的战斗。越共根据地也被分割成南、中、北互不相连的几片小区;面积最大的是越北山区的中央根据地,人口100多万,军队约16万人,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罗贵波在视察越南人民军状况时,大感吃惊:“我没有想到越军的情况竟是这样的,部队普遍缺粮,油更谈不上,战士们体质虚弱;衣服多已破旧,大多数人打赤脚;武器装备更差。特别是他们没有打过较大的战役,缺乏攻坚战的经验。纪律也松散。”有悲观的越南人把越法双方差距甚大的力量对比,生动地比喻为“飞蝗踢大象”。但胡志明坚信,“今天虽是飞蝗踢大象,明日大象将被飞蝗踢断肠”。
  根据越南战场的这一客观现实,中共中央指示,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主要执行两大任务:建军和宣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这意味着,中国将不仅在组织上而且在政治思想上,或者说将从形式到内容,把一整套中国经验传授给越南。毛泽东曾嘱咐军事顾问团,“你们去的任务,就是协助人家打仗。……法军现在主要是控制城市、交通线、沿海港口,越军占着广大农村。这和我们抗日战争的情况差不多。但是光打游击战不行,要取得胜利,还得打大一点的仗。
  ……
展开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编  中美在印度支那对抗的初步形成(1949-1950)
第一章  美苏冷战与中国在两极格局中的地位
一、美苏冷战及其国际影响
二、中国在两极格局中的地位
第二章  越南战争的起源
一、越南在战后大国政治安排中的定位
二、越南战争的爆发
第三章  中越“唇齿相依”的关系与中苏越同盟
一、中越的地缘安全关系
二、中苏越同盟的建立
第四章  构筑反共反华战线:美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确定
一、印度支那在美国反共反华战略中的地位
二、美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确定
第二编  最初的较量:从奠边府战役到日内瓦和谈(1950一1954)
第五章  “飞蝗踢大象”
一、中国的援越抗法计划
二、美国的援法反共计划
三、最初的较量
第六章  朝鲜战争的影响
一、朝鲜战争的直接影响
二、朝鲜战争的深远意义
第七章  对抗的激化
一、越南战争的新形势
二、中美在印度支那对抗的升级
第八章  从奠边府战役到日内瓦和谈
一、争取外交和谈
二、奠边府战役--争夺外交和谈的优势地位
三、日内瓦会议--对抗的继续
第三编  “树欲静而风不止”:“和平”斗争(1954-1960)
第九章  美国与“东南亚条约组织”
一、美国重建印度支那反共反华战线
二、中国的回应
三、“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
第十章  中国与万隆亚非会议
一、中国的“文打”
二、美国的因应之策
三、中美在万隆亚非会议内外的明争暗斗
第十一章  越南的分裂
一、美国重建南越反共政权的计划
二、扶持吴庭艳政权
第十二章  “东风压倒西风”
一、中国及北越的和平政治斗争
二、中苏分歧与越南斗争路线的改变
三、“东风压倒西风”--南越昊庭艳政权的危机
第四编  走向战争(1961-1967)
第十三章  美国对印度支那战略的调整
一、肯尼迪政府反共反华的基本政策
二、老挝危机
三、美国在南越“反叛乱”战略的确定
第十四章  中苏的分裂与援越抗美格局的变化
一、中苏分裂与越南革命的抉择
二、中苏援越格局的重大改变
第十五章  美国侵越战争的逐步升级
一、美国“战略村计划”在南越的实施
二、肯尼迪政府强化“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
三、“换马”--美国抛弃吴庭艳政权
四、约翰逊政府的“有限战争”计划
第十六章  “人民战争”对抗“有限战争”
一、美国侵越战争的升级与扩大
二、中国援越抗美的决l心和准备
三、苏联直接介入越南战争
四、北越的“革命战争对抗侵略战争”战略
第五编  中美在印度支那对抗的终结(1968-1973)
第十七章  战争泥潭
一、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
二、约翰逊政府寻求外交出路
三、中国的安全两难
第十八章  边打边谈
一、尼克松一基辛格的现实外交战略
二、中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调整
三、美越边打边谈
第十九章  对抗的尾声:柬埔寨问题
一、柬埔寨的独立和中立
二、美国对柬埔寨的争夺
三、中国支援西哈努克领导的反美救国联盟
第二十章  退出印度支那:中美在印度支那对抗的终结
一、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北越的激烈反应
二、美军撤出南越
三、中国完成援越的国际义务与越南统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