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9831
  • 作      者:
    沈志华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苏关系史纲》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 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 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展开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 版的学术专著有《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3年)、《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并主编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和《朝鲜战 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系修订版,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反响不俗。此次作者作了比较多的修订,除了根据新公布的档案修正部分阐述外,做大的变化是原来最薄弱、学界批评较多的第四篇换了作者完全重写。正如国际著名冷战史专家陈兼所言:本书作者杨奎松、沈志华、李丹慧、牛军,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
    毛泽东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
    中国人中最早真正向俄国人求助的,是孙中山。由于高唱“以俄为师”,孙中山改造了国民党,并且成功地创立了自己的军队,把它的国民革命从南到北推进到了中国当时的大多数省份。蒋介石继承下来的国民党虽然最终与苏联分道扬镳,但是,国民党曾经依赖于苏联的帮助,并且受到过俄式革命的激进影响,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坚定地在中国推行俄国经验和俄国逻辑的革命党。在莫斯科直接指挥下的共产国际的领导下,中共从最初的几十人,一車发展到数万人。苏联的种种帮助是它得以在旧中国极端复杂和危险的境况下生存发展的要作之一。
    无论国共,它们在和苏联的关系上都历经曲折。但也正是这重重曲折,才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的历史,并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值得回味和思索的故事。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日益严重地掐于一种半殖民的被列强欺压迫的状态之中。为了改变国家的这种状况,中国的志士仁人曾经努力向西方学习和取经。但是,一直到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止,中国的情况不仅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且由于军阀割据和战争不断,使得这个国家变得更加脆弱不堪。当国人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再度寄希望于美:国等国家能够主持公道的时候,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判决,终于使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以社会主义为走向的革命的俄罗斯。随着苏俄红军逐渐战胜了十四国武装干涉,布尔什维克的政权日渐巩固,俄国人也开始把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中国来。他们一面按照资本主义世界惯行的方式,通过外交的手段与中国政府打交道,一面却又坚持着自己的意识形态信念,着手在中国各派激进势力当中寻找同盟者。他们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而且也在很大捏度上选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发动者一一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
展开
目录
序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写在《中苏关系史纲》出版前的几句话 李凤林 / 1
《中苏关系史纲(增订版)》序 陈兼 / 9
增订版说明 沈志华 / 15
第一篇 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 3
第二章 苏联援助下的国民革命 / 23
第三章 莫斯科与中国的苏维埃革命 / 39
第四章 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 / 52
第五章 中苏两国的战时合作与冲突 / 64
第六章 中国内战与中苏国共关系 / 91

第二篇 同志加兄弟(1949~1960)
第一章 同盟条约的签订及中苏利益冲突 / 111
第二章 朝鲜战争与中苏同盟的实质性进展 / 127
第三章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 139
第四章 苏联的经济援助与中共的政治支持 / 157
第五章 苏联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和限制 / 171
第六章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 / 190
第七章“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 206
第八章 军事合作、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 219
第九章 中苏两党在理念和政策上难以弥合的裂痕 / 252

第三篇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第一章 中苏分歧公开化与短暂的缓和 / 279
第二章 两党关系破裂与两国关系恶化 / 334
第三章 中苏同盟关系的彻底瓦解 / 375
第四章 国际共运分裂与中苏走向对抗 / 410

第四篇 走向“正常化”(1979~1991)
第一章“正常化”问题的缘起 / 451
第二章 开启“正常化”进程 / 466
第三章 双边关系逐步改善 / 491
第四章 走向“正常化”的转折 / 504
第五章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 525
跋 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 / 531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541
附录二 译名对照表 / 56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