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媒介化社会与当代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84214
  • 作      者:
    马凌,蒋蕾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童兵,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专家组成员,2003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被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火学等20余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主讲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选读、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新闻传播学原理、中西新闻传播比较研究、中国社会与中国大众传播等课程。独著和合著《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主体与喉舌--共和国新闻传播轨迹审视》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主持国家教委“七五”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八五”课题《中西新闻比较研究》、国家教委“九五”课题《中西新闻理论与方法的比较研究》和国家教育部“十五”承大课题《中国新闻传媒舆论监督历史使命与操作机制研究》,以及两个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两个985基地研究项目。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国家教委表彰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上学位获得者”,次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导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马凌,女,1969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文学硕士、史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副主任。有《共和与自由:美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等著作,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复旦大学学报》、《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方向为外国新闻传播史和政治传播学。
    蒋蕾,女,1971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本科),2008年获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曾任记者11年,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东北沦陷区文化与媒介研究、新闻业务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沦陷区报纸文学副刊研究》(2009年),研究课题《伪满洲国新闻统制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0年),出版过纪实文学作品《狂飙五万里》(2006年)。
展开
内容介绍
    2009年9月,一个以“媒介化社会与当代中国”为题的学术会议召开,此次会议上,众多学者从多个层面剖析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条件、特点规律、关系原则、发展态势……《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成果丛书:媒介化社会与当代中国》是此次会议的成果汇总,读者们读到的这本论文集表明,我们不仅开了一个很有学术含量的会议,而且有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一些话题上取得了共识,对“媒介化社会”这个宏大主题下今后的研究思路有了初步的拓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学者吴飞认为,中国近几年经济学家们所面临的困局,乃是知识分子在专业化和体制化后,变成了当下社会制度的维护者而不是批判者①。学者张海斌认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主要命题不是知识分子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而是体制内部不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问题,制作小鞋的是知识分子,穿小鞋的也是知识分子;写文章的是知识分子,删文章的也是知识分子;要演讲的是知识分子,禁止演讲的也是知识分子②。从某种角度说,拥有独立思想、批判意识、宽广视野的知识分子固然是公众的向往,但那属于可遇而不可求之物,从风险的角度看,还是先“盯住”专家,让他们负起责任较为妥当。
    不得不承认,专家们并不生活在政治和经济的真空中,专家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特别是传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资本转化提供了方便。而传媒也乐于与专家合作,一方面借专家的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提升自己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一方面将专家推向前台,让他们以“文责自负”的形式承担风险--这也是传媒风险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当专家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和媒介素养时,其观点常被传媒和传媒后的势力剪裁、偷换和利用;专家自身也经常受新闻生产场域的左右而发表较力迎合的观点;特别是专家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和问责,时有信口开河的现象。正是因此,“传媒上的专家”在大陆业界被戏称为“高危人群”,一方面,他们在传媒上的成功常伴以在学术圈的遭到贬抑;另一方面,他们成为公众人物后“捧杀”和“棒杀”难免接踵而至;此外,不仅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声望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由于他们被视为智识阶层的代表,他们之失去公信力,促生了近年来底层社会反智主义的回潮;更为重要的是,专家的自由的言论未必是负责的言论。
    ……
展开
目录
序:深化科学研究,推进媒介化社会建设
媒介化社会:概念解析、理论发展和研究议题
新媒体使用与阶层认同: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
对中国公民媒体的观察评析
社会化媒体的生命力与可持续性
中国网民权利分析——从“绿坝”事件看网民权利与政府管制的积极互动
互联网、媒介化社会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路上:手机与农民工自主性的获得——以西部双峰村农民工求职经历为个案
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舆论风险
传媒上的专家:一场“赌局”的风险与政治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谣言
媒介化社会基本特点新探——以“山寨文化”为视角
青年文化与社会化:从偶像崇拜行为观察青年文化的发展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完善媒介化社会的法制管理
论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广告属性及其法律规范
Web 2.0与数字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
危机环境下的报纸版式变革
报业网络化的窘境及对策
技术促进共享媒介建构秩序——“媒介化社会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