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博舆论中的信息虚假性
在微博上的信息传播极易发生偏离事实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140个字的碎片化表述方式无法全面地呈现事实,致使受众误解其内容;另一方面,用户快速“刷屏”的浏览方式也会产生记忆上的失误,以讹传讹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蓄意散布虚假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点击率,有些人则是出于制造社会恐慌或发泄个人怨恨的目的。虚假信息通过“粉丝关注”的关系网成放射状散布出去,求证事实的环节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辟谣信息的发布也常有滞后,因此有大量的人被忽悠或蒙骗。例如“浙江余姚一家砖厂幼童搬砖干活”、“港台艺人禁上内地娱乐节目信息”、“乌鲁木齐飞机遭劫持消息”在发布后均被证实为虚假消息。虚假消息污染了公众的信息环境。不合常理和耸人听闻的事件极易引起舆论热议,造成社会上的不满和恐慌,也给当事人和相关单位带来群体压力,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有些情况下,传统媒体失职于新闻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将未经核实的信息传播出去,导致谣言为大众广泛关注并迅速扩散。2010年12月6日,一条“金庸去世”的微博在用户之间疯狂转发。这条未经核实的消息被《中国新闻周刊》新浪官方微博作为“即时新闻”发布,引爆了传播升级,直到著名记者间丘露薇在微博中击碎谣言。从谣言的发起到辟谣相隔仅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影响却波及整个微博公共空间,该消息甚至在被辟谣之后仍在不明真相的用户之间流传。随后《中国新闻周刊》向公众致歉,其副总编辑和值班编辑还因此引咎辞职。“金庸被去世”事件给《中国新闻周刊》树立的权威形象带来不利影响,由传统媒体误传的假消息更易造成微博舆论脱离事实轨道,该事件再次警示了传媒专业工作者对新闻真实性的把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