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1520
  • 作      者:
    荣建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荣建华,男,湖北仙桃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现为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参编教材《纪录片解析》(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发表学术及教育研究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媒介素养是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自新世纪以来,媒介素养研究呈现一个逐渐升温的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了多篇这方面的博士论文,可谓形成了媒介素养研究的一个小小的高峰。研究者的视角不尽相同,其具体结论也颇有差异,但基本倾向是相同的,即深刻地阐明了在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荣建华的博士论文以教育学的视角,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对影响和制约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因素进行了深刻、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包括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目的、主体、内容、对象等;针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借鉴相关国家的经验,从政府决策、学校教育与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探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方法、模式。这是一种有益的探讨,是目前国内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美国,媒介素养教育是从小学或中学就开始的,目前已有34个州要求在小学及中学的课程中安排媒介素养课。在台湾,媒介素养课不仅是全日制学校的重要课程,而且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社会教育中也为许多人所喜爱。
    终生学习意味着每一个公众都在其一生中,持续不断地面对媒介发展的最新面貌和形形色色的媒介理念,始终保持一个关于媒介接触和认知的科学立场。学者段京肃、杜骏飞用近现代大众媒介的发展历史说明了这个问题:①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近现代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担负的是宣传、灌输的社会责任,从最初的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再到后来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报刊,都主要是特定利益集团的宣传工具。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规模和影响力都同新中国成立前大不一样,但媒介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媒介作用于社会的方式却并无明显不同,报纸并没有真正体现其“新闻纸”的面目。因此说“中国新闻传播史实际上是新闻宣传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一种特殊的媒介环境培养出的受众同样缺乏现代媒介的意识和现代信息传播的接受习惯。在许多人(基本上是所有人)心目中,媒介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报纸的每一个字、广播电台的每一句话,都是代表党中央的,必须遵照执行。因此,绝大多数的普通受众并没有媒介的批判意识,甚至不敢对媒介有任何的怀疑。在漫长的特殊时期,在一个不需要独立思考的环境中,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
展开
目录
人文社科文库(第二辑)前言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中国大陆媒介形态、功能的多元化
二 媒介素养教育在全球的扩展
三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
四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
一 媒介与媒体
二 素养与素质
三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四 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概念

第二章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依据及西方国家的实践
第一节 教育学相关理论
一 批判教育学理论
二 建构主义教育学理论
三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第二节 传播学相关理论
一 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理论
二 符号学理论
三 使用与满足理论
四 知沟扩大假设
五 媒介环境理论
六 涵化理论
第三节 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发展与经验
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程
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

第三章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
第一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 双刃剑:媒介的社会功能
二 媒介文化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三 中国公民媒介素养整体水平偏低
第二节 影响和制约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因素
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
东中西部差异
三 应试教育的现实存在
 
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第一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
第五章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