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洛悌与意租界的开发“真没想到,在中国竟然有这样一片完全是西方情调的神奇土地!”一些人来到天津意租界时,不时发出如此赞叹。人们倘佯在这里,仿佛是漫步在意大利建筑历史的长廊中。路边的建筑大量采用古罗马的高低拱券、穹顶、塔楼、柱式,大都具有古罗马建筑那种稳定、平展、简洁的特色和意大利古典韵味。这些房屋至今独具魅力。如建于1915年的意租界商店,二层砖木结构,前后两楼有小天桥相通,立体建筑,前楼面阔三间,正立面出檐,以圆柱形立柱作支撑,正中顶端有柱式破山花装饰,南北两隅有圆形和八角形塔楼各一,整个建筑带有近代商业风格,是当时意租界达官显贵的购物场所。今天,当我们欣赏旧意租界的建筑和各种欧式的市政设施时,不能不提到费洛睇和他那独特的开发理念。意租界划定后,为了开展租界内的建设,意大利政府特派一名行政委员兼天津领事,行使一切权力,这个人就是从海军陆战队选拔的青年军官费洛睇。费洛悌制定了整个社区的建设方案。他先是用微薄的市政收入,雇用人力,将海河清淤的废土运来,填平沼泽和低洼地;又对整个区域进行详细勘测和规划,待地面达到所需高度即展开全面建设。费洛f弟的开发理念灵活而又超前。他不仅重视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尤其注重开发政策的完善性。关于这一点,史学家罗澍伟先生在《费洛I弟与天津意租界的开发》一文中提道:意租界位置优越,面临海河,东南侧紧靠京奉铁路天津站,是房地产开发的理想处所,很多人都认为这里的房地价会很快升值,所以购地建房者十分踊跃。费洛睇果断决定,除沿河一小片土地用于商业,其他都卖给私人。但他不因购地建房者众而提高地税与房捐,而是一直把地税控制在估定价值的0.5%,房捐率为3%;后来虽然分别提高到0.75%和5%,但与其他租界相比,仍然是最低的。为防止土地投机,也就是炒地皮,费洛睇特设立了“建筑不足额地亩捐”。业主买了地皮,必须在法定的年限内,完成地面建筑的施工,否则便要课以每亩20两白银的重捐。这个办法,无疑具有罚金的性质,不仅因此一度使租界当局获得了可观的收人,更重要的是,它还加速了租界建设的发展。费洛悌曾将他在天津开发意租界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叫做《天津意大利租界记事》。他在书中提道:“为了早期承诺购买土地的人尽快建筑,而且要他们建好,也为了改造工程的成功,我们必须承担仍然以低价出售的许诺。所有人都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租界持续而有序的发展,这样做可以使其他用途的土地适当提价出售才有可能,甚至可以高于成本价,从而弥补以前低价出售时蒙受的损失。这样也改变了租界政府一度财政拮据的状况。由于早期的超支,而又都是些非常重要的、不得不开支的项目,曾经导致租界严重亏空,除了某些捐助外几乎没有任何正常收入。”天津的这一意大利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人文景观的个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主要建筑为意大利花园别墅风格,但每栋楼房不能重样,图纸不能重复使用,应各具特色,并且限制高度,一般不得超过两层。起初,对居住者亦有规定,居住在这里的欧洲人必须具有上等身份和有名望者,中国居住者必须是道台以上品位的高官。1924年制定的章程中又明确规定,除海河边工业区外,租界内任何地方不准建造中国式或半西式的房屋,而对居住者身份不再作任何规定。这些措施,促使这里建筑的整体特色以意大利风格为主线,同时也融合着多样性和个性化。经过20余年的经营和建设,租界内洋楼栉比,成为一片别具特色极有品位的欧式建筑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