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旧天津意奥租界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070087
  • 作      者:
    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河北区档案馆主编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旧天津意奥租界故事》作为“百年中国看天津”系列丛书之一,以彰显天津历史文化底蕴、为天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主旨,《旧天津意奥租界故事》分为“意国租界”和“奥国租界”两大部分,收入文章80篇,计“意国租界”部分49篇,“奥国租界”部分31篇。
展开
精彩书摘
    费洛悌与意租界的开发“真没想到,在中国竟然有这样一片完全是西方情调的神奇土地!”一些人来到天津意租界时,不时发出如此赞叹。人们倘佯在这里,仿佛是漫步在意大利建筑历史的长廊中。路边的建筑大量采用古罗马的高低拱券、穹顶、塔楼、柱式,大都具有古罗马建筑那种稳定、平展、简洁的特色和意大利古典韵味。这些房屋至今独具魅力。如建于1915年的意租界商店,二层砖木结构,前后两楼有小天桥相通,立体建筑,前楼面阔三间,正立面出檐,以圆柱形立柱作支撑,正中顶端有柱式破山花装饰,南北两隅有圆形和八角形塔楼各一,整个建筑带有近代商业风格,是当时意租界达官显贵的购物场所。今天,当我们欣赏旧意租界的建筑和各种欧式的市政设施时,不能不提到费洛睇和他那独特的开发理念。意租界划定后,为了开展租界内的建设,意大利政府特派一名行政委员兼天津领事,行使一切权力,这个人就是从海军陆战队选拔的青年军官费洛睇。费洛悌制定了整个社区的建设方案。他先是用微薄的市政收入,雇用人力,将海河清淤的废土运来,填平沼泽和低洼地;又对整个区域进行详细勘测和规划,待地面达到所需高度即展开全面建设。费洛f弟的开发理念灵活而又超前。他不仅重视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尤其注重开发政策的完善性。关于这一点,史学家罗澍伟先生在《费洛I弟与天津意租界的开发》一文中提道:意租界位置优越,面临海河,东南侧紧靠京奉铁路天津站,是房地产开发的理想处所,很多人都认为这里的房地价会很快升值,所以购地建房者十分踊跃。费洛睇果断决定,除沿河一小片土地用于商业,其他都卖给私人。但他不因购地建房者众而提高地税与房捐,而是一直把地税控制在估定价值的0.5%,房捐率为3%;后来虽然分别提高到0.75%和5%,但与其他租界相比,仍然是最低的。为防止土地投机,也就是炒地皮,费洛睇特设立了“建筑不足额地亩捐”。业主买了地皮,必须在法定的年限内,完成地面建筑的施工,否则便要课以每亩20两白银的重捐。这个办法,无疑具有罚金的性质,不仅因此一度使租界当局获得了可观的收人,更重要的是,它还加速了租界建设的发展。费洛悌曾将他在天津开发意租界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叫做《天津意大利租界记事》。他在书中提道:“为了早期承诺购买土地的人尽快建筑,而且要他们建好,也为了改造工程的成功,我们必须承担仍然以低价出售的许诺。所有人都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租界持续而有序的发展,这样做可以使其他用途的土地适当提价出售才有可能,甚至可以高于成本价,从而弥补以前低价出售时蒙受的损失。这样也改变了租界政府一度财政拮据的状况。由于早期的超支,而又都是些非常重要的、不得不开支的项目,曾经导致租界严重亏空,除了某些捐助外几乎没有任何正常收入。”天津的这一意大利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人文景观的个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主要建筑为意大利花园别墅风格,但每栋楼房不能重样,图纸不能重复使用,应各具特色,并且限制高度,一般不得超过两层。起初,对居住者亦有规定,居住在这里的欧洲人必须具有上等身份和有名望者,中国居住者必须是道台以上品位的高官。1924年制定的章程中又明确规定,除海河边工业区外,租界内任何地方不准建造中国式或半西式的房屋,而对居住者身份不再作任何规定。这些措施,促使这里建筑的整体特色以意大利风格为主线,同时也融合着多样性和个性化。经过20余年的经营和建设,租界内洋楼栉比,成为一片别具特色极有品位的欧式建筑群。
    ……
展开
目录
上篇  意国租界
历史风貌
一百年前的盐坨地
费洛悌与意租界的开发
保罗·鲍乃弟与意式楼房
圣心堂·意国医院·修女院
溥仪“视察”意国兵营
来自租界的援手
回力球场说“回力”
巡捕胡四的“花花案”
华北水利委员会与水工实验所
比商“电老虎”胃口真叫大
政治风云
密议讨袁护国大计
电话东局的“抗交”斗争
一波三折“反人质”事件
“天津事变”中的王一民
解方在
曹锐楼里的“周万金”
黎元洪曾经落脚意租界
段芝贵美女贿赂案
杨梆子与他的拜占廷式建筑
吴毓麟建石基楼
汤大虎敲骨吸髓买豪宅
黄郛写“欧战”
张鸣岐和他的两座洋楼
齐家三兄弟,一个屋檐下
一误再误孙良诚
张廷谔两度任市长
工商实业
“财神”王祝三与其子王松午
敛财高手倪嗣冲
弟弟当市长,哥哥炒地皮
“大营客”住进小洋楼
“祥”字号与孟氏家庙
“寿丰面粉”历经磨难
“天兴制铁”苦苦挣扎
艺文轶事
梁启超与民初天津文坛
曹禺:这就是我原来的家
《雷雨》在这里酝酿
清朝遗老“华中堂”
卢木斋与木斋中学
大家闺秀办女校
《益世报》·刘豁轩·周恩来题词
爱国报人刘髯公
水利前辈王华棠
“治黄老人”张含英
“三分政客,七分学者”的叶恭绰
章草大家郑诵先
退思斋主陈宝泉
梁氏子女个个成才
科研战线的父子兵
总理给张镩打分

下篇  奥国租界
沧桑往事
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两处胜迹
兴隆街·大昌兴
工部局、领事馆和俱乐部
奥国菜市“大杂烩”
风风雨雨金汤桥
百年前的一场追悼会
刘秉彝与“神丹”案
子承父业慈善为怀
王熙普罹难记
张太雷与SY
张友渔巧用“自新院”
李文田等通电抗战
名宅大户
袁氏“小怪楼”的奥秘
冯国璋和他的房产
曹家大楼话曹锟
靳云鹏崇佛
鲍贵卿精于建筑
王占元家居似城堡
河东冯家与冯家大院
桐达李家——李叔同降生地
曲苑文坛
影业巨头冯紫墀
冯熙运广植桃树
中法大学老校长李麟玉
雄河居士李晋章
王新铭广涉诗书画印
“文人乞丐”刘道原
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
李实忱创办国学社
老戏园东天仙
“达子楼”里“小达子”
评戏名家鲜灵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