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国内民众纷纷发表对协定的看法。《独立评论》上有文章声称:“什么'长期抵抗',现在总算不谈了”,“现在还有人说停战不是屈服!其实屈服并不一定是失策。能屈能伸,却是大丈夫的本色。”该文章还进一步指出,“设使(民国)二十年冬天中国允许划锦州为中立区,以免武力冲突,一面开始交涉,那时满洲国还没有成立,无论交涉结果如何,中国的损失,不至有现在损失这么大。”①这显然是指责南京政府妥协的太晚了。《益世报》有评论说,《独立评论》今日妥协的主张,只不过是40年前李鸿章赞成妥协,几十年前袁世凯赞成妥协的议论而已。蒋廷黻坦言:“如果中国的近代史能给我们一点教训的话,其最大的就是:在中国没有现代化到相当程度以前,与外人妥协固吃亏,与外人战争更加吃亏”,“除了这妥协一路而外,还有别的可走吗?我看不出别的路来”。②胡适因赴美讲演和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途经上海,发表赞成华北停战协定时说:“此举虽略似于无形中默认伪国之嫌,然在另一方面言之,实系使东北问题,暂时搁置,尽战事停止后,则日本之文治派及和平派得以抬头,同时世界上和平运动,亦得与日本相接触,否则,日本之和平派与文治派,亦只可听命于军部……”他还认为.“须知华北停战后,最低限度,可减少吾人之损失……”邹韬奋对胡适的高论,“实无法'佩服',只觉得汗毛站班”!“也不得不感到这位'思想界之泰斗'的'思想'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奇异”!邹认为:“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一贯政策是'征服支那,先征服满蒙',我们很有充分时间'等候'、'抬头'和'接触'的实现!怪不得现在不是对外而是尽量对内的时代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