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出洋考察与清末立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22918
  • 作      者:
    柴松霞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柴松霞,1979年生,山东青岛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留学德国明斯特大学,研究方向为法律史。近年来在《政法论坛》、《时代法学》、《法律文化研究》、《天津法学》、《西部法学评论》、《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韩)、《国际中国学研究》(韩)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著作数部,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清末派考察团出洋,是在国事凋敝、权力失衡状态下的不得已之举,这却成为“预备立宪”的肇兴。虽然晚清法律改革从1902年就已开始启动,但对法律近代化产生实质性作用的,却是从五大臣出洋之后。清廷根据考察团成员的建议,抛弃了持续两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向君主立宪政体转变,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并且对以后的法制建设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清政府在立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没有超出考察团成员所设计的蓝图。但由于清政府本身的腐朽,他们的宪政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在出洋考察过程中,考察团对大陆法系国家的偏好与向往,也对中国由传统的中华法系向大陆法系迈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严格地说,立宪的失败只是相对于宪政主持者的预订计划和最终结局而言,并不等于说出洋考察及立宪运动的每个层面都已完全失败,历史的败局也并不意味着历史的过程全都毫无意义。也就是说,所谓“宪政”的失败,主要是指清朝统治者酌失败,并非“宪政”物化成果的彻底毁灭与“宪政”历史作用的消失。要不然,三权分立的实践、资政院和谘议局的成立、责任内阁的出台及地方自治的尝试、民主及人权思想的出现、宪法的制定、司法与行政的进一步分离等,这些受孕于“出洋考察及清末立宪”过程的诸多社会效果,不但不曾随着清朝的覆灭而消失,反而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新生,还在中华民国的政治舞台上显示出自己的活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久以来,囿于积习的束缚,对于出洋考察与清末立宪运动的评价多有偏差,论者无非是从清廷的主观意图出发,认为它既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其改革内容必定是有利于统治阶层的、是保守的,因此立宪具有欺骗性。这种带有浓厚价值倾向的评判忽略了历史事实本身。并且,至为重要的,论者忽视了这样一点:主体的主观动机和事件的客观效果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无法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对于前者来说,需要我们坚持立场观念,评价时可以带进价值偏好;对于后者来说,则要我们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客观、公正的方法去分析历史事实本身,就其客观内容给出客观的结论。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情况

第一章 内忧外患萌发宪政意识
第一节 权威合法性的流失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
二、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二节 日俄战争的影响
第三节 立宪思潮的勃兴
一、在野立宪派的“立宪救国论”
二、官僚立宪派的“立宪固本论”

第二章 择善而从寻求宪政理念
第一节 政治考察团出洋
一、成员介绍
二、行程
三、立宪国的态度
第二节 考察宪政的活动
一、参观议会、议院
二、拜访宪政名家
三、整理宪政资料
第三节 宪政观的形成
第四节 中外的评价
一、国内舆论
二、国外看法

第三章 预备立宪践行宪政思想
第一节 考察人员的主张
一、应行宪政
二、改革官制
三、三权分立及责任内阁
四、其他方面
第二节 宪政与专制的交锋
一、立宪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官制改革为立宪之基
三、责任内阁是三权分立之要
四、其他论争
第三节 清廷对宪政理念的践行
一、决定立宪
二、官制改革中的妥协
三、接受三权分立

第四章 师法德日确认宪政模式
第五章 上下求索继续宪政之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