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谎言与交锋:揭秘全球核较量的真实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31035
  • 作      者:
    (埃及)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回忆录
    全球首部揭露国际核交锋的权威作品
    纵横国际外交界近50年,国际原子能机构连任三届的总干事巴拉迪,
    带着读者进入国际核纷争的真实世界,从剑拔弩张的巴格达,
    走向自己和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的幕后交易,
    再到危机重重的平壤,并追踪巴基斯坦核走私犯的足迹。
展开
作者简介
    穆罕默德·巴拉迪,全球公认的国际核问题权威,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长达12年。
    1942年生于埃及。20世纪60年代,他在开罗大学获得法律学士学位。1971年和1974年,又先后获得纽约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64年,年仅22岁的巴拉迪进入埃及外交部,开始其外交生涯。此后,他两次在埃及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
    1984年,巴拉迪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驻联合国代表、法律顾问和法律部主任、对外关系部主任等职。
    1993年,他被任命为负责对外关系的助理总干事。
    1997年12月1日,巴拉迪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1年9月获得连任。在此期间,他先后经历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核危机的严峻考验。
    2005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一致同意巴拉迪继续担任该机构总干事。这是巴拉迪连续第三次担任这一职务。
    2005年,巴拉迪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在阻止核能在军事领域内的使用以及在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连任三届的总干事,巴拉迪参与了近2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数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
    他努力以客观公正的立场,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防止核武扩散过程中,和美国的周旋、与伊朗的谈判、在朝鲜的斡旋,并将其中鲜为人知的秘闻娓娓道来。
    此外,他也深入剖析了和伊朗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亲善关系的可能性,驳斥了各种类型的强硬观点,强调了坚持不懈的核外交努力的重要性。同时,他还阐述了国际安全与单个国家的安全密不可分,这一点不仅仅依赖于裁军,更依赖于普通意义上的人性尊严、民主的价值观,以及免遭贫困的自由。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伊拉克: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
    到2002年,世界的安全形势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袭击事件改变了人们对恐怖分子发动复杂的自杀式行动的很多看法。极端组织已经明确表示有意染指并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应对这一状况,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修改并放宽了帮助成员国获取核材料的规定,以避免出现非法使用现象。我们这个机构也发生了改变。我们同伊拉克和朝鲜等国家打了10年的交道,使得我们更有经验,更有信心。我们具有更多的法律和技术上的验证途径。
    布什政府在核武器控制上的态度也改变了安全形势。2001年12月,布什最终使美国从《反弹道导弹条约》中退了出来。这是美苏两国自1972年之后缓和核危机的基石。2002年5月,布什和普京签署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是一个被外交界人士戏称为“半条约”性质的协定,原因有3点:首先,不包括验证削减核武器承诺的兑现情况;其次,要求的核裁军不具有永久性;最后,退出这个条约只需要提前3个月通知对方。
    对于核政策专家来说,这些动作的内涵很明显。一方面,美国不愿真正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义务,而是想在责任最小化的前提下,保持甚至加强其拥有核武器的特权。另一方面,美国以防止核武器扩散为由,坚决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就是2002年的大背景。当时,世界的目光开始聚焦到了伊拉克身上。演讲、政治性脱口秀节目以及媒体文章中大量涌现出轻率的言论。这些言论或暗示,或干脆直接宣称萨达姆·侯赛因同基地组织有联系,或参与了2001年9月份对美国的袭击。国际原子能机构觉得特别有趣的是,美国和英国宣称它们掌握了萨达姆并未解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确凿证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8年那场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轰炸行动开始前匆忙离开了伊拉克,从那之后一直都没有再去过。因此,之后的4年间,那里发生了什么,我们的了解都很有限。
    布什总统是发表大胆言论的人之一。2002年10月2日,他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发表的演讲就是典型的例子。
    11年前,作为结束海湾战争的条件,伊拉克政权被要求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止这类武器的所有发展计划,并停止对恐怖团体的一切援助。伊拉克政权已经违背了所有这些义务。它拥有并制造了生化武器;它正在谋求核武器的发展;它为恐怖主义提供庇护和资助,对自己的国民实行恐怖统治。整个世界都目睹了伊拉克长达11年的背叛、欺骗和背信弃义。
    然后,他又在演讲中说:
    有证据显示伊拉克正在重新进行核武器计划。萨达姆·侯赛因已经同伊拉克的核科学家举行了很多次会议。他将核科学家称为“核圣战士”,即以核武器为作战工具的战士。卫星照片显示,伊拉克正在过去进行核计划的地方重建其核设施。伊拉克已经试图购买高强度铝管和其他制造气体离心机所需的设备。气体离心机正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铀浓缩设备。
    这种论调所依据的信息并不准确,它们没有经过事实验证,具有误导性。此后,美国开始公开迫使伊拉克政府下台。
    咄咄逼人的言论绝不是空谈:美国已经对伊拉克施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制裁;美国及其盟国最近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表明它们愿意采取果断的军事行动。结果是,对伊拉克施加压力起了点效果。尽管继续否认该国重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萨达姆·侯赛因最终还是写信邀请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进行调查。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安理会最终在11月8日一致通过了第1441号决议,批准对伊拉克展开新一轮核查。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伊拉克:揭露秘密核计划
第二章 朝鲜:钚遗失案例
第三章 伊拉克: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
第四章 朝鲜:核武器俱乐部多了一位成员
第五章 伊朗:塔基亚之谜
第六章 利比亚:发现与拆除
第七章 阿卜杜拉·卡迪尔·汗:核的地下走私
第八章 从维也纳到奥斯陆
第九章 伊朗:“一台离心机也不行”
第十章 双重标准
第十一章 伊朗:被浪费的机遇
第十二章 伊朗:追求突破
结语  寻求人类安全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