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当时对外贸和外运的兴趣比现在更广泛。为外贸设计的船只在奥尔巴尼下水,不久之后就令人惊讶地从辛辛那提起航了。波士顿、塞勒姆或者普罗维登斯的资本家们在凑够资金后,购买或者建造一艘通常在百吨以下的单桅帆船。他们为6个月、一年或者两年的航行储备了充足的食物和必需品,并雇佣了船员。船员通常由船长或者船主的亲戚组成。事实上,在船主、船长和船员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美国帆船的野蛮残暴行为是后来由于飞箭船的激烈竞争才发生的。船员通常没有工资,而是分得一份此次航行所得的利润。
帆船出发时,船上只有压舱物。在到达美国西北部地区后,船员们捕捉野兽,加工毛皮,或者从印第安人那儿弄到毛皮,但从来不让他们过于详细地盘根究底。当帆船装满货物后,或者粮食和必需品的储备不多了,或者风向有利的季节临近了,帆船就起航驶向广州。毛皮在广州被用以交换茶叶、丝绸和其他中国产品。毛皮生意的利润堪比半个世纪后加利福尼亚的金矿开采业,或者毛皮生意不再兴隆后的捕鲸业。一张毛皮在美国西北部能以不到20美分的价格买到,而在广州有时能卖得100美元。如果船只起航前往中国时货舱还有空间,美国人就会在桑威奇群岛(2)停泊,砍伐卖给中国人的气味好闻的檀香树。一个假装虔诚的塞勒姆伪君子对盗伐夏威夷人的檀香树感到问心无愧,却对把檀香木卖给中国人深感忧虑,因为这种交易为中国人提供了制造熏香的材料,而“熏香可被用于偶像崇拜的目的”。但他继续砍伐檀香树。他可能自行消除了这种疑虑,因为檀香木主要被用于制作扇骨,只有锯屑和碎片被用于制造熏香。
这种航行往往向欧洲延伸。中国产品在那儿被用以换取现金,或者交换其他商品。访问印度港口有可能做成赚钱的鸦片生意,而在苏门答腊岛能获得胡椒粉和香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