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文化软实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8377
  • 作      者:
    李发平,傅才武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发平,湖北十堰人,管理学硕士。曾任共青团十堰市委副书记,十堰市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十堰市文化局局长、党委书记,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局长、党委副书记,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风景管理局、旅游局)区长(局长)、党委书记兼丹江口市委副书记,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武当山风景管理局)主任(局长)兼丹江口市委副书记,现任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副厅级)。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举办的2010年·中国文化创新高峰论坛的论文集。文集的出版有着双重含义:一是武当山作为我国重要的世界遗产地,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已经和正在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二是借助于“论坛”这种“智慧模式”,广泛动员政府、社会、学界的力量,齐聚武当“论剑”,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言献策。
展开
精彩书摘
    2003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研究部署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紧接着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意见》,明确了一些试点省、市和35家试点单位,这是国家在战略层面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深层次变革的实质性启动阶段。
    2003年6月底,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决定自2004年起,内地向香港开放广告服务、分销服务、视听服务、会展服务、电信服务五项文化服务贸易,这为促进内地文化企业的转制改革提供了外在推动力。
    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这段时间,国家密集出台了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一是重点出台了旨在鼓励非公有制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准入政策。继2005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也已经公布,使得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与此同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了国家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二是出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政策。主要包括《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中宣发[2005]1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5]20号)。三是出台了支持文化单位改制的有关经济政策,即《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号)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号),为改企转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
展开
目录
王文章副部长贺信(序一)
中国文化遗产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序二)
文化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
努力打造全国旅游流行风向标
“水晶宫”与现代文化的分裂
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多样性立场
文化理论创新报告
文化学理论与中国文化史研究年度报告
文化创新的基层实践
——摩哈苴彝族村、周城白族村、捞车土家族村的研究报告
当前文学批评的状况和批评家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女性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创新实践
——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双龙村为例
国家文化创新战略确立的历史逻辑与价值意义论纲
文化产业与发展方式转型
湖北特色资源禀赋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构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文化创新双极效应与耦合效应
——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及其政策的演进路径述论
乡间艺人机会损失的形成与补偿研究
——基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视角
博览会与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法律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与文化生产的创造性转化
非营利性组织参与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市场化对位与宗教文化价值的错位
——对我国宗教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保护中的利用传承中的创新
——关于城市改造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回顾与展望
武当文化遗产与旅游
低碳时代世界遗产地武当山旅游生态效率提升范式研究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与旅游文化的融合
武当“武”文化影视化创新研究
宗教名山建设浅论——以武当山为例
问道武当探寻规律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武当武术的保护与开发
武当山道教功夫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以武当山道教功夫学院为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