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92517
  • 作      者:
    潘一禾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已出版《生活世界中的民主》、《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文化安全》、《文化与国际关系》、《西方文学中的政治》、《阅读经典:世界文化名著阐释》、《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故事与解释:世界文学名著通论》、《裸体的诱惑:论文学中的性与情》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想在收集反映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意强化众多生动案例的启示作用,采用类似“微博”的简洁形式,试图实现一种“点彩画”似的互动效果;也就是让不同的文化案例以及一些相关理论探讨直接并置在一起,让读者自己的目光、经历、联想、好奇心、感悟力和无限的思考探索创新潜力,去主动参与“调和”各种妙趣横生的文化“差异”,捕捉人类丰富智慧的“光与色”,实现跨文化旅程的异彩纷呈印象和人类应该和谐共存的阅读体会。
  本书在写作与教学的过程中,曾就许多问题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学生、对外汉语专业的硕士和本科学生、美学专业和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硕士学生等,进行过难忘的课堂讨论和热情交流。我对已经在这个领域做出贡献的中外学者和已经参与我主持讨论的浙大学生们都充满真诚的感激。我希望未来还能通过这门面向所有同学的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与多的同学和读者一起探讨海量的相关问题和享受21世纪全球性跨文化交流的伟大航行。
展开
精彩书评
  ★每个种族都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寻求本族的造物主,蔑视外族人。每个种族都认为自己的习俗是正确的,对其他种族的社会习俗不屑一顾。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威廉姆·格雷厄姆·萨姆纳《社会风俗》(1906)
  
  ★文化就是交流。人们相处中遇到的麻烦大都可以归因于交流过程中的种种扭曲现 象。文化要掩盖的东西常常*能瞒过的是浸透在这个文化里边的人。了解自己* 有效的方法就是认真重视别人的文化。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1959)
  
  ★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什么,一种 真正的心里温暖的感觉。
  ——昂山素季
展开
精彩书摘
  《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
  回归适应
  “逆向文化休克”与“回归适应”
  欧伯格及随后的学者曾反复提醒过,“逆向文化休克”(Reverse Cul—ture Shock)也是存在的。如“留洋”了半天,发现回到故乡反倒又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
  对这个问题不重视的人,往往会经历比当年出国适应异乡新文化更痛苦的感受,如果回归者本人没有意识到,他或她会毫无准备地遭遇一段新环境下的身心煎熬。如果此时相关接受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对之缺乏认识、毫无察觉,或看到了也觉得是他“人品不够好”或置之不理,则也可能导致自杀和杀人的严重悲剧。
  “逆向文化休克”的三个原因
  严文华的专著也总结说:之所以会出现“逆向文化休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跨文化适应改变了人们。在国外生活学习工作的经历,会让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着装风格等发生外在变化,同时也发生许多内在的变化,如价值观、职业观、思维方式等。在经历了新的文化塑造之后,人们在他国生活中往往感觉不到自己的巨大变化,但一旦回到母文化中,则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变化会突显出来。
  二是所在地区发生了变化。在海外工作学习或生活的人,虽然有信息和网络让人们方便联系,但彼此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处于隔绝状态。所以在回国后会产生“脱节”感和陌生感。
  三是回归者对回归休克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由于回归者毕竟是回到自己以为最熟悉的地方,语言和文化都不存在任何障碍,所以很少有人会对回归休克问题有充分准备。兴冲冲地满怀思乡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干劲,渴望回国大干一番事业,却发现一切都不再是自己所预想或希望的那样,于是遭遇回归休克。
  许多外语流利、专业成绩过硬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发现今非昔比,难以适应。他们到国内大公司、企业和单位“面试”时,会因为工资待遇(相比于他们海外学习的投资)、工作经验要求、交流语言和行为模式、岗位设置和责任设定等问题而“大失所望”,一筹莫展。他们有的会转而考虑是否继续到海外求学、到海外求职,以寻求和建立国内企业目前特别看重的“国外工作经验”等。但其实很可能在面试中,国内的企业或单位负责人已经感觉他们的回归休克症状和心态不适应了。
  盲目爱国者的“回归狂热症”
  如上所述,欧伯格先生发现患有“文化休克”病症的人最容易“盲目爱国”。如果这类人格的旅居者感觉自己在东道国持续受打压,或者发现母国已经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会毫不犹豫地回国报效祖国。他们极可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但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可能产生一种“回归狂热”,就是可能违背常识地贬低自己曾经旅居的东道国,以达到“歌颂祖国”的预期效果,他们可能在自己的祖国对其他研究者和创业者狂热地宣讲言过其实的国际大势分析和类似“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高调爱国观念。由于他们的流利外语,由于他们的外国留学或就业经历,人们会对他们的言论觉得“应该”都是“事实”,应该是十分可信和可敬的。甚至有的时候,这些回归者会依仗自己的留洋背景,对母国的学者和普通人造成新的话语霸权。
  需要注意的是:跨文化能力是一种相对能力,绝不可以夸大这种相对能力,即使是一个留过学、拿过名牌大学高级学位的人,也不能因此就证明他是真正了解了一种异文化。即使是一个媒体称之为“中国通”、研究了中国一辈子的外国学者,也不见得真正懂得了中国文化。外语的流利和与外国人能自由自然地对话交流,并不等于文化上也因此就能相互沟通。语言不过是工具和桥梁,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有区别的。它并不意味一个掌握了外语的人就一定能到达正确的目的地、一定能成功跨越文化间的差异鸿沟。
  ……
展开
目录
一、文化与跨文化
跨文化交流学
文化特征与功能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关系与国家关系

二、人类交际与跨文化交流
人类交际的传播学研究
跨文化交流为什么会失败?
文化是一个共享的符号世界
跨文化误解很正常

三、亚文化间的跨文化交流
同文化与跨文化
亚文化的交流与启示
文化与认知
学习跨文化认知和相互尊重

四、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文化休克的“病症”与“好处”
跨文化适应的策略与方法
旅行者和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
回归适应

五、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文化休克与第二语言学习
异国求学的跨文化适应
汉语留学生的文化休克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需要有志人才

六、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
自我中心论与我族中心主义
陌生人理论
定型观念、偏见与归因错误
克服跨文化障碍的基本方法

七、语言文字差异与文化差异
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
中西语言观对比
语言观差异与交流认识差异
语言文字与文化价值取向

八、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文化
区别文化差异的两种基本方法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差异
不确定性规避与权力距离
阳性主义和阴性主义文化

九、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
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差异
影响冲突化解的不同文化模式
中国式高语境文化
国际对话中的强与弱

十、时空观念的文化差异
单项时间与多项时间文化差异
对时间的处理:方向、刻度与“准时”观
空间认识差异和文化差异
对空间的处理:私人空间、方向感、空间塑造

十一、中西自然观和思维模式比较
文化差异研究的价值观取向理论
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
中西自然观比较
文化的变迁与自然环境

十二、中西认识论和方法论比较
中国式直观体验
西方式逻辑思维
中西方法论比较
中西模式论比较

十三、文化的冲突与共存
从“反犹主义”看文化冲突
文化交流态度与文化冲突
普适价值与特殊价值之争
现代科学与传统学科并存

十四、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培训
成功交流即缩小误解
有效交流七要素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解读
跨文化沟通培训
附录研讨题三则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