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想在收集反映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意强化众多生动案例的启示作用,采用类似“微博”的简洁形式,试图实现一种“点彩画”似的互动效果;也就是让不同的文化案例以及一些相关理论探讨直接并置在一起,让读者自己的目光、经历、联想、好奇心、感悟力和无限的思考探索创新潜力,去主动参与“调和”各种妙趣横生的文化“差异”,捕捉人类丰富智慧的“光与色”,实现跨文化旅程的异彩纷呈印象和人类应该和谐共存的阅读体会。
本书在写作与教学的过程中,曾就许多问题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学生、对外汉语专业的硕士和本科学生、美学专业和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硕士学生等,进行过难忘的课堂讨论和热情交流。我对已经在这个领域做出贡献的中外学者和已经参与我主持讨论的浙大学生们都充满真诚的感激。我希望未来还能通过这门面向所有同学的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与多的同学和读者一起探讨海量的相关问题和享受21世纪全球性跨文化交流的伟大航行。
展开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威廉姆·格雷厄姆·萨姆纳《社会风俗》(1906)
★文化就是交流。人们相处中遇到的麻烦大都可以归因于交流过程中的种种扭曲现 象。文化要掩盖的东西常常*能瞒过的是浸透在这个文化里边的人。了解自己* 有效的方法就是认真重视别人的文化。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1959)
★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什么,一种 真正的心里温暖的感觉。
——昂山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