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309862
  • 作      者:
    方纲著
  • 出 版 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方纲,1976年6月生,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现已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著作3部,其中《城市化与农民》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参与成都市社科研究项目2项、主持校级基金项目3项;获2003年度“全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在对成都市433名城区、郊区和农村居民的结构式访问基础上,以“整体生活满意度”和“具体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的核心维度,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均值比较)、因子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分析认为:第一,分别生活在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居民的主观幸福在一些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另一些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第二,城市、郊区和农村居民存在着影响主观幸福的共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第三,城市、郊区和农村居民分别存在着增进和损害其各自主观幸福的条件和因素,这些条件和因素包括工作状况、家庭收入、居住条件、家庭生活、人际关系、闲暇活动、健康状况、生活城市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在对研究发现进行总结和讨论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和政策制定者分别给出了追求幸福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对主观幸福的作用是通过它对获得满意的工作、增强自控能力、更好地选择婚姻,以及主动地获得各种形式的社会支持所产生的影响而得以实现的。比如,教育水平改变了关于健康的思维和行为而对本人、家人以及其他人的健康产生了积极的效应。由于学校教育有助于人们在婚姻市场中找到更接近于理想的配偶等原因,使得教育对婚姻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比那些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更高收入和更高地位的令人满意的工作来提高生活质量。尽管收入对幸福的作用比较复杂,但教育与收入之间呈正比例的关系具有普遍性。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增加收入,而且还意味着降低失业的可能性和缩短失业的时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比那些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够建立更加广泛的关系网络,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而较多的社会支持能直接地减轻忧虑,更好地应对生活和环境的压力。此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许多方面比那些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着更强的控制感,而较高水平的控制感意味着较低水平的心理忧虑。事实上也正因为上述诸种间接作用发生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使得教育对幸福的效应存在一个时滞。
    教育与幸福关系的复杂性还在于,它不仅对个人或者个人所在集体产生积极效应,还对全社会技术变革的增加、经济的增长、公平的促进、民主的完善、犯罪率的减少以及文明的推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的这种外部溢出效应在使得受教育个体获益的同时,也使得社会中的每个人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大环境,这无疑有利于增进人们的整体幸福感。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的背景
二、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的相关实证研究_
三、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四、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的方法与资料的获取

第二章 主观幸福的概念、理论与影响因素
一、中西思想史上对幸福的理解
二、主观幸福的界定
三、主观幸福的理论解释
四、主观幸福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主观幸福的测量
一、早期对幸福的测量
二、幸福的客体测量法及其局限
三、幸福的主体测量法及其可能性
四、幸福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
五、本书采用的测量方法及问卷结构说明

第四章 成都市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现状
一、中国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
二、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得分差异及检验
三、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各可能因素的差异及检验

第五章 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的共同环境
一、影响主观幸福的成都自然环境
二、影响主观幸福的成都人文环境
三、与改善民生相关的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六章 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的差异因素
一、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三、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四、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五、城乡居民人际关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六、城乡居民闲暇活动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七、城乡居民生活城市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三、尚待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追求幸福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