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内乱与抗争:1966-197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003169
  • 作      者:
    陈由之著
  • 出 版 社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静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校党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撰写和主编了《中国现代社会史》、《中国共产党思想史》、《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中国共产党通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丛书》等多部著作,获得过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多种图书奖项。1957年出版的《李大钊同志革命思想的发展》,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李大钊生平及思想的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90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辉煌成就的90年,是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90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策划、组织、编写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库》,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中国共产党建设90年》和《90年中人与事》三个系列,共18种作品近700万字。《文库》旨在从党史、党建和奋斗中的共产党人三种不同视角,反映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文库》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出版物。
    为做好《文库》的组织编写工作,确保《文库》及时、高质量地出版,成立了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傅华和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史秋秋为主任的《文库》编委会。编委会组建伊始,就对《文库》的编写提出了明确的政治要求和学术规范,强调书稿撰写要有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基本史实、基本观点准确,既要体现近年来研究的新材料、新进展,又要有新视角、新观点,以确保《文库》的权威性、系统性和知识性,将《文库》打造成精品。《文库》的编写组织工作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我们聘请了党史、党建领域的著名学者张静如、姚桓、刘陈德分别担任《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中国共产党建设90年》、《90年中人与事》的首席专家,负责对具体选题、作者队伍、内容框架以及时间进度把关,并负责最后统稿、定稿等工作。这三位首席专家既是组织者,又是作者中的一员。他们尽职尽责,不辞辛苦,付出了大量心血。各位作者在繁忙的教学或工作之余,认真研究,勤奋写作,保证了书稿的按时交付。《文库》或许还未臻完美,但确是作者潜心研究和深人思考的成果。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对《文库》的编辑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指导和支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不仅具体承担了《文库》的策划、组织、统筹协调等日常工作,还为《文库》的撰写和出版提供了资金支持。北京出版集团领导和该集团人文社科图书出版事业部的编辑团队,为《文库》的顺利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了研究处理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1966年2月3日,彭真主持召开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会议。彭真在发言中指出,经调查,吴晗与彭德怀、《海》剧与庐山会议并无联系,并否定了关锋等对邓拓的诬蔑。会议认为要把这场讨论置于党中央的领导下,要降温,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起草了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这个提纲虽然也有许多在当时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左”的提法和认识,但主旨在于对已经出现的极左的倾向加以适当约束,把运动置于党的领导下和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不赞成把它变为严重的政治批判。《二月提纲》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以理服人,不要像学阀一样武断和以势压人”,“在报刊上的讨论不要局限于政治问题,要把涉及各种学术理论的问题,充分地展开讨论。如果最后还有不同意见,应当容许保留,以后继续讨论”,“报刊上公开点名作重点批判要慎重,有的人要经过有关领导机构批准”。《二月提纲》虽然不可能直截了当地去反驳“要害说”,但它却通篇不提“要害”二字,并用各种形式规定了这场运动的学术批判性质。提纲的这一中心思想,再一次有力地限制了恶性膨胀起来的极左思潮,它也因此得到了大多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不难想象,当时的运动如果是按照《二月提纲》的规定进行下去,“文化大革命”就不会在几个月之后爆发,或者说,“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就将不是对《海》剧的批判。
    2月5日,刘少奇召集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二月提纲》,同意在学术讨论的文章中不涉及庐山会议。会后的2月7日,《二月提纲》被呈报给正在武汉的毛泽东。2月8日,彭真、陆定一、康生等到武汉向毛泽东汇报。因毛泽东没有表示反对,《二月提纲》于2月中旬作为中央文件转发全党。根据《二月提纲》精神,中宣部没有同意发表关锋、戚本禹批“要害”的文章。《二月提纲》的发出,反映了当思想文化领域的政治批判运动迅猛发展时,党内和知识界相当多数同志所持的消极抵制态度。它使全国学术批判的形势有所缓和,“左”派无限上纲的文章被主管部门“压”下了,从政治上抓“要害”的文章少了,从学术思想角度进行讨论的成分增加了,文学艺术界又稍稍松了一口气。正如张春桥在几个月后所说,《二月提纲》的发出,“不动声色地束缚了我们的手脚,硬把运动拉向右转,弄得很多文章不能发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什么是社会主义?
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
毛泽东担心中央出修正主义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能够被发动起来?
二、“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及其《纪要》
“彭、罗、陆、杨”事件
三、“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五一六通知》
“全国第一张马克思主义大字报”
指导“文化大革命”的两种方针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
四、走向“天下大乱”
红卫兵运动和大串连
十月中央工作会议
“踢开党委闹革命”
“文化大革命”扩展到工农业领域

第二章 从“天下大乱”到党的九大
一、“自下而上”地全面夺权
“一月夺权”
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夺权”
二、二月里的正义抗争
夺权引发大乱
“二月抗争”
三、在动乱中限制动乱的努力
大乱中的两难处境
解放军“支左”与军管
支农、支工和军训
四、“全面内战”与天下大乱
动乱升级,趋于失控
“天下大乱”达到“顶峰”的三个月
毛泽东、周恩来采取有力措施抑制动乱
五、“全国山河一片红”
反“右倾翻案”再次引发动乱
再次采取断然措施制止新一轮动乱
“工宣队”进驻学校
“全国山河一片红”和革委会体制
六、党的九大
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的九大

第三章 “斗、批、改”运动
一、九大之后的形势与格局
九大前后的政治格局
平息大乱余波
战备高潮
二、“斗、批、改”运动
“斗、批、改”的由来
“斗、批、改”的“样板”
三、“斗、批、改”的几项具体内容
“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
革委会建设
整党建党
教育革命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干部下放劳动
四、“抓革命、促生产”
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跃进”、“翻番”
“五小”工业与社队企业
五、思考与觉醒

第四章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一、政治投机与拉帮结派
林彪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政治投机
在动乱冲恶性膨胀的宗派
两个阴谋集团的勾结与争斗
二、九届二中全会
林彪不再“紧跟”、“照办”
两个阴谋集团之间的第一次公开冲突
九届二中全会
三、“批陈整风”
审查和批判陈伯达
对黄永胜等人的批评
“批陈”中的“整风”
江青集团趁机扩张势力
四、“九一三”事件
林立果与“联合舰队”
毛泽东视察南方及谈话
林彪反革命阴谋集团的覆灭

第五章 周恩来领导的1972年整顿
一、“批林”与“整风”
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形势
“批林整风”中的困惑
二、毛泽东对极左思潮的反思
对极左思潮强烈不满
“向同志们做点自我批评”
三、周恩来领导的1972年整顿
周恩来反对极左思潮的一贯立场
排除各种障碍,落实干部政策
批判极左思潮,落实经济政策
打开对外经贸新局面
对农业政策的调整
落实党的教育、科技、文化等政策
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
1972年批判极左思潮的高潮
四、周恩来整顿的中断
江青集团对批判极左思潮的疯狂反扑
毛泽东态度的转变
周恩来勉力苦撑,继续批判极左思潮
周恩来整顿的中断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十大的筹备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
六、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
“天下大乱”对外交工作的严重破坏
缓和中美关系和中日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第六章 从“批林批孔”到四届全国人大
一、再度造成动乱的“批林批孔”
“批林”与“批孔”相挂钩
“四人帮”借“批林批孔”搞乱社会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二、围绕四届人大组阁的斗争¨
“还是安定团结为好”
江青集团“组阁”阴谋的破产
毛泽东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问题的思索
三、四届人大和1975·年宪法
四届人大的代表构成和正式召开
1975年宪法的修改过程及其特点
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恢复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国务院领导核心

第七章 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全面整顿
一、整顿的开端
制定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
以解决铁路问题为突破口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
二、整顿在工业、财经领域推开
把煤炭、钢铁生产抓上去
围绕反“经验主义”的斗争
制定加快工业发展的章程
三、军队的整顿
绝不容许野心家插手军队
加强国防工业
四、整顿深入展开
整党的初步措施
中国科学院的整顿
教育界的整顿
文艺政策的调整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召开和全面整顿的部署
五、四五计划的完成

第八章 四五运动和粉碎“四人帮”
一、全面整顿中断
评《水浒》的风波
毛泽东态度的转变
“教育革命大辩论”
二、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
周恩来逝世
毛泽东关于“打招呼”的多次谈话
“四人帮”加紧“批邓”
三、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四五运动
人民不满情绪高涨
天安门事件
悲壮的结局
四、“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升级
“四人帮”操纵“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全国形势再度恶化
五、唐山大地震与抗震救灾工作
六、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逝世
“四人帮”加紧篡党夺权活动
一举粉碎“四人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