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慢谁就被吃掉
思科CEO钱伯斯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条件下,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反应快的公司一定会打败反应慢的公司。互联网时代与工业革命时代的不同点之一是,企业不必占有大量资金,哪里有机会,资本就很快会在哪里重新组合。速度会转换为市场营业额、利润率和经验。”所以,也可以说是对市场反应速度快的公司将吃掉反应迟钝的公司,谁慢谁就被吃掉,这强调了对市场机会和客户需求快速反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人对钱伯斯的理论甚为痴迷,也许是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中国人对“快”字情有独钟,美好的东西往往跟“快”联系在一起:快活、快意、快人快语、乘龙快婿、快刀、快马、眼疾手快、多快好省……甚至“痛”碰上“快”都不痛了。在我们这个咖啡要速溶,邮政要快递,吃药要速效的“快餐社会”,“快”已成为竞争准则。“笨鸟先飞早入林”,也是一种让人礼赞的行为——一种向成功不断迈进的行为!
在商业领域,“谁慢谁就被吃掉”的道理不仅生产商易于明白,对经销商、分销商、终端店来讲都同样适用。不管是企业自身经营还是同其他对手的较量,或是个人的自我奋斗,都离不开通过速度进行的博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竞争者的状态。如果成功也需要速度的话,那就要赋予它足够的速度!
所以,年轻人不能再虚度年华,不能再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谓的感叹上。我们要拉开弓,绷紧弦,迈开生命的脚步,用尽全力,追赶明天的太阳!
拖延是成功的大敌
拿破仑·希尔说:“不管我们是谁,不管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是自身习惯的受益者或受害者。”这句话在实践中被千百万人所验证,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将继续体会它的深意。
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怀孕时非常高兴地在丈夫的陪同下买回了一些颜色漂亮的毛线,她打算为自己腹中的胎儿织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裤。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手,有时想拿起那些毛线编织时,她会告诉自己:“现在先看一会儿电视吧,等一会儿再织”,等到她说的“一会儿”过去之后,可能丈夫已经下班回家了。于是她又把这件事情拖到明天,原因是“要陪着丈夫聊聊天”。等到孩子快要出生了,那些毛线还像新买回的那样放在柜子里。丈夫因为心疼妻子,所以也并不催她。后来,婆婆看到那些毛线,告诉儿媳不如自己替她织吧,可是儿媳却表示一定要自己亲手织给孩子。只不过她现在又改变了主意,想等孩子生下来之后再织,她还说:“如果是女孩子,我就织一件漂亮的毛裙,如果是男孩就织毛衣毛裤,上面一定要有漂亮的卡通图案。”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漂亮的男孩。在初为人母的忙忙碌碌中,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很快孩子就一岁了,可是她的毛衣毛裤还没有开始织。后来,这位年轻的母亲发现,当初买的毛线已经不够给孩子织一身衣服了,于是打算只给他织一件毛衣,不过打算归打算,动手的日子却被一拖再拖。
当孩子两岁时,毛衣还没有织。
当孩子三岁时,母亲想,也许那团毛线只够给孩子织一件毛背心了,可是毛背心始终没有织成。
渐渐地,这位母亲已经想不起来这些毛线了。
孩子开始上小学了,一天孩子在翻找东西时,发现了这些毛线。孩子说真好看,可惜毛线被虫子蛀蚀了,便问妈妈这些毛线是做什么用的。此时妈妈才又想起自己曾经幢憬的漂亮的、带有卡通图案的花毛衣。
这个织毛衣的小故事提醒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拖延的坏习惯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而是我们心甘情愿地被坏习惯所左右:况且坏习惯本来就是由我们自己养成的。我们必须照顾周全我们的工作,以后还有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婚姻、我们上了岁数的父母,还有那些忙也忙不完的家务琐事。我们需要签账单、洗衣服、打扫房间,要同糟糕的交通作斗争,要到杂货店买杂七杂八的东西:每天要与各式各样的人协商谈判……
而完成这一切纷乱嘈杂的事务,都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虽然我们可以自己稍微休息一会,把衣服晾在一边,花这点时间读读书,看看电视,坐在最喜欢的摇椅上,看夕阳西下的美景,这本身是没什么错的。这里只是想明确:这种拖延带来的良好感觉会很快腐蚀自己的神经,让自己迅速地忘掉拖延的罪恶感。但忘掉并不代表问题消失了,责任和义务我们没办法逃避,没有一种魔法可以让自己不努力就生活得游刃有余。如果在不经意间已经养成了某种坏习惯,如果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坏处,那就要想办法战胜它。只要有决心,小小的它一定会被你打败的。
拖延是成功的大敌。战争中,拖延会贻误战机,导致失败;商战中,拖延也会失去先机,坐失财运,对个人,拖延更会耽误个人前途。想成功的人必须尽早克服“拖延”,才能够给成功增加筹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