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 靠长期磨砺
忍是一种气度,它不能靠简单克制,而要靠长期磨砺。宋哲宗时,吕公著与司马光一道执政多年,史称其:“识量深敏,量宏学粹。”平生未尝与人较曲直,闻别人毁谤自己,也不作分辨。少年时,书座右铭说:“不善加己,直为受之。”意思是说,不善之事被加在自己头上,直截了当地忍了就行。原来,他在幼小时就严格要求自己要善于忍耐。
如果不靠长期磨砺,只靠简单克制也能忍吗?
南北朝时,北周名将贺若敦屡立战功。保定五年,迁中州刺史,镇守函谷关。敦恃功自负,见同僚都升为大将军,独自己未得,心中不服。久之,他的抱怨和愤恨难免溢于言表。后来,他又一次打了胜仗,凯旋归来,以为必定得到升迁,但事与愿违,不升反降。他再也忍不住了,痛骂传令使。传令使报告了晋公,晋公宇文护大怒,逼令其自杀。临死前,贺若敦用锥子刺破儿子贺若弼的舌头,说:“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警告他凡事要忍。
后来,贺若弼成了隋朝的名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贺若弼对父亲的遗训渐渐淡忘,他又像父亲那样,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晋升快。原来杨素职位比自己低,后来却晋升为尚书右仆射,职位超过自己。他大发怨言,因此被下狱。隋文帝念他有功,没有深究,放他出狱。但他那张嘴,尽管他父亲用锥子刺过他的舌头,那也管不住。大业三年,贺若弼又私议炀帝大侈,背后评议朝廷得失,为人上奏,被诛,妻子收为官奴。
贺家两代皆以舌死,他们明明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但他们还要说,这是因为他们不能忍。他们也知道凡事要忍,但到时候总是不能忍,这是因为“刺舌警告”等简单克制靠不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