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321620
  • 作      者:
    (澳)罗伯特·斯宾雷(Robert Spillane), (澳)约翰·马丁(John Martin)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
    管理人员要懂心理学,为什么?
    通常认为,倘若管理者能了解同事及下属的人格,那就会对其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督管理。《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一书对这种已普遍认可的观点持一种批评态度。
    作者对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Freud)、迪尔凯姆(Durkrheim)、马斯洛(Maslow)、斯金纳(Skinner)、米德(Mead)等人的思想进行了剖析,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基础提出了挑战,引人入胜。作者凭借娴熟的写作技巧、饱满的探索热情,抛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带至一个崭新的领域——目的心理学。
    阅读《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借鉴心理学原则中责任感、自主性、抉择权等理念的指导,使我们洞察自身驾驭自我。
展开
作者简介
    罗伯特·斯宾雷(Robert Spillan),麦考瑞大学管理学院(MGSM管理学教授,MGSM被《世界经理人文摘》评为全球最佳商学院之一,同时它还被《伦敦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最顶尖的40大商学院之一。Robert Spillane在此教授哲学与心理学。以及如何将其运用于管理之上。Robert Spillane从1972年起便在MGSM教学,曾于1989年至1991年间担任学院主任,也曾在斯德哥尔摩、法兰克福、伦敦与曼彻斯特商学院任教。著作甚多。共出版5本书以及一个剧本,学术论文超过100篇。
    约翰·马丁(John Martin)已故,原麦考瑞大学行为科学院(School of Behavioural Scierices,Macquarie University)高级讲师。
展开
内容介绍
    通常认为,倘若管理者能了解同事及下属的人格,那就会对其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督管理。《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一书对这种已普遍认可的观点持一种批评态度。
    作者对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等人的思想进行了剖析,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基础提出了挑战,引人入胜。作者凭借娴熟的写作技巧、饱满的探索热情,抛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带至一个崭新的领域一一目的心理学
    阅读《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借鉴心理学原则中责任感、自主性、抉择权等理念的指导。使我们洞察自身驾驭自我。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罗伯特·斯宾雷(Robert Spillarle)和约翰·马丁(John Martin)的论述远比他们所承诺的更为丰厚。书中的内容不仅包括管理心理学基础,同时还对仅仅把人们的心理看作是道德的代言者的简化主义者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批评性的见解。
    如果视员工为独立的个人。而不是将其看作团队中的一员,他们的业绩就会因此而卓有成效。这好似机器中齿轮的嵌齿越少,摩擦越小,运转越好一样。这是本书的主要亮点。
    本书论据令人信服,其意义深远。
    ——托马斯·斯扎斯泽(Thoma Szsaz)纽约雪域纽约州立达学退休荣誉心理学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心理学上,行为主义者采取了极端的环境主义者的态度,特别是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F.Skinner),他将人的生活环境——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看做是调节人类行为的原因。我们将后者(即人类行为)称之为人格。行为主义的观点建立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任意联系上,该联系不涉及人类的各种选择和意向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多数人类行为的观察者在试图作出推断时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动作是具有意向性(如挤眼)的,还是仅仅是身体活动(如眨眼)的结果?而行为主义者则声称,无需对这两者进行区分。人的选择和意向性及其关系的研究为行为主义者所不齿。他们甚至还提出,心理学需终止对选择和意向关系问题的探讨,因为除了研究行为本身之外无需再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这种提法倒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行为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动物进行实验,并从动物身上搜集相关的原始数据。这样的研究对于具有选择能力和意向性的人类来说,可谓相距甚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行为主义者把人这一观察研究对象完全抛在脑后,因此得出了这样一种结论:给予刺激,动物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实验结果看似令人愉快,但未免过于轻率。
    围绕行为主义的兴起引发了很多争论。其中一部分观点认为,人的选择(如果存在选择的话)不仅仅是心理学科学发展进步的障碍,它还滋生了人们反对的一些观念,诸如自由和责任等,而自由和责任是对机械心理学的强烈谴责。行为主义者希望对这种“迷信”的观点作一次大扫除,即使连同其他观点一同清除掉也无所谓。这是因为,一旦承认自由这一观念的存在,就意味着这距离人们有意识地把控好自己的行动结果仅有一步之遥,并且还意味着距离他们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也为时不远了。这似乎是说,承认了自由与责任就相当于承认了人能够明辨是非,并作出取舍。这导致一幅讽刺画式的结论:整个理论观点要求头脑中有个观察和指导的矮人才行。这种反对观点是错误的。宣扬人们意识到行为的后果无异于是在宣扬他们要对行为的后果负责,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但是内容却是如出一辙。
    如果把行为看作行动,那么我们就会作出如下基本推论:结果是个人预先考虑好的。如果说临时性的行动是有准备而采取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个人事先已计划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因此就要对该结果负责。这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活动与结果之间的联系限于临时动作的范围之内。这样看来,谈到动作就等于认可这样一番论调:个人拥有选择权,带有目的性的行为方式就是与其相应的后果能被预测的行为方式,因为行为人能预测这种结果,所以要对此结果负责。对结果负责就是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能预测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的后果,并对此后果负责。
    上述文字为我们的论述奠定了一个思想框架。在此框架下,我们展开书中第一部分,也就是关于人格和社会及其关系的论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人格/社会这个二分法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二分法或许起源于某种蹩脚的哲学,或许起源于理性帝国主义,或许起源于某种学术政策。总而言之,我们认为,科学心理学面临着解释社会的挑战,科学社会学面临着解释人格的挑战,两者都陷入了困境。在讨论这两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先指出值得深思的一点:很多管理心理学家都忽视了这个问题,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悲哀。
    接下来是本书的第三个论题。人们可能把人格和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看做是客观因素。乍一看,作为一种科学策略,这似乎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因为单是用来描述这些关系的术语就相当抽象,不像我们通常给科学概念下的定义那样,具有与概念相关的实在称谓。不过,由于科学研究活动也经常是在高度抽象的建构中展开(如外力和质量)的,所以这也并非是不能克服的障碍。实际上,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对此所采取的态度是:要想科学地解决人格和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难题,其出路在于把这些关系看做是基本现实。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乔治·赫伯特·米德、乔治·霍曼斯及精神病学领域的托马斯·斯扎斯则(Thomas Szasz)等都坚定地坚持这个方向的研究,并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学科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在我们的概念框架中,关系一旦被命名过,就是指这种关系是不能削减的因素。例如,在管理构成关系方面,似乎无从分析管理人员及其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管理代表一种关系,而不是管理人员的人格总和。管理需要由管理人员和作为各个定位点的同事(下属)共同组成,管理的意义是由管理者与定位点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从管理人员个人及其同事之间表现出的关系来推断他们的人格,我们可以将这些推断作为对特别管理案例的解释,这是正确的;管理关系与各方之间的其他关系会有交叉重叠的现象,如含有一致性、顺从性、权威性等各种关系,这也是正确的。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1章 心理分析
流浪思想的家园
精神分析治疗下的弗洛伊德
防御机制
心理分析的价值

第2章 动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疑难问题
心理需求和文化
求成——美国式做派
动因、动机和运动

第3章 权力主义
人格和智力
是非分明的西方人
权威与独裁主义
存在主义

第4章 社会科学
经验主义者的挑战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说
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
领导权和大众行为

第5章 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狗
斯金纳的鸽子
条件作用还是模式感知
作为底线的“行为主义

第6章 社会心理学
米德:“主我”和“客我”
人类群体
社会诠释者
作为公理的人格

第7章 团体动力学
勒温实验
一致性还是诡诈性
眨眼表示顺从
做实验和行骗

第8章 行动心理学
行动与动作
行动组合
意识和责任
人格发展

第9章 疯狂行为和创造力
神经病和精神病
何为正常行为
疯狂和公正
创造性的疯狂

第10章 管理心理学再思考
为个人身份而战
几种心理学观点
目的心理学
未来之路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