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阐述四类研究方法间的“内在作用性”逻辑时,以对其“内在时间性”的逻辑线索有所涉及。基于对其“内在作用性”逻辑的把握,我们可以轻易地厘清其“内在逻辑”线索。而这里应指出的一点是,此处所讲的时间是基于逻辑层面的,而非现实层面中的时间。而且,在当前“中国式管理”研究领域中,此四类研究方法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呈现出并存的局面,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逻辑层面上的时间性讨论。从以上部分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基于西方管理科学”维度的研究方法具有逻辑先行性。因为此类研究方法以已存的西方管理理论为媒介,赋予了中国传统思想以管理层面的意义,并对中国现实中所存在的独特管理现象与问题进行了西方管理理论式的解读。因此,基于对这种尝试性、片段式、机械联系式研究的认识,我们可以判定此类研究方法在该领域四类研究中居于逻辑层面的起点位置。而正是由于这不完美、充满缺陷的逻辑起点,使“中国式管理”研究领域产生了极为强烈的“体系化的诉求”与“知识化的诉求”,从而直接促成了其他研究方法的诞生。
为了满足“中国式管理”领域的“双重诉求”,“基于文本文献”维度与“基于哲学思辨”维度的研究方法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完整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知识体系”与“中国式管理哲学的理论体系”。然而,在“中国式管理”领域初步完成了体系化与知识化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研究者发现,虽然上述两类理论体系具有缜密的逻辑性与严密性,但由于其存在着强烈的主观介入性,因而缺少了现实实践的经验支撑与检验,从而导致了“中国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现实实践”维度的研究方法被学界广泛地提及。正是由于“基于现实实践”维度的研究方法强调客观现实对建构“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因而,其具备了上述其他三类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性与作用。此类研究方法即可以通过现实的实践检验“中国式管理哲学的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知识体系”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也可以基于对现实的调查,形成具有现实客观经验支撑,而非主观思维建构的新型“中国式管理”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厘清了四类研究方法间的“内在的时间性”逻辑线索。即由“基于西方管理科学”维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中国式管理”领域的“体系化诉求”与“知识化诉求”。以期满足此两类诉求,“基于文本文献”维度与“基于哲学思辨”维度的研究方法依赖强烈的主观介入性,分别形成了完整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知识体系”与“中国式管理哲学的理论体系”。然而,此两类理论体系由于缺乏客观的经验支撑与实践检验,而与管理实践相脱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现实实践”维度的研究方法则做了有效的补充,从而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式管理”研究方法体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