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7622
  • 作      者:
    杨道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道波,男,1973年生,山东莘县人,法学博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校聘第三层次优秀人才。2010年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经济法、社会法以及慈善法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聊城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司法部项目以及国务院西部办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曾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研究》以推动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目标,在综合分析国内关于公益性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与治理的基本现状以及考评国外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构建完善而有效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监督约束机制这一中心来展开相应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相对于互益性社会组织而言,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治理更为迫切。这是因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利益追求上以“公共利益”为其主要目标,这一点不同于互益性社会组织的“私人利益”或者“团体利益”目标,因此,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利益追求上显然更高远。不仅如此,在大多数国家,与互益性社会组织相比,公益性社会组织享受了更多的国家税收优惠、直接财政补贴、政府采购优惠和优先权等诸多方面的待遇。公益性社会组织显然具有相对较高的公共性,其承担着更高的社会责任。因此,公益性社会组织更需要良好的治理。相对于营利性组织和互益性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抱有更多、更高的期望,人们一般也不会轻易相信这类组织会向营利性组织那样出现欺诈、代理丑闻,因而,公益性社会组织内部的丑闻也更加令人难以接受;而且,相对于营利性组织和互益性社会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志愿性更强。从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产生来看,公益性社会组织较早产生于人们的志愿行动,是人们志愿组合和爱心释放的结果。因此,早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志愿人员为主。随着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尽管志愿人员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公益性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人员中志愿者仍旧占有相当的比例,甚至有很多国家对于组织中志愿人员所占的比例直接以立法的形式作出强制性规定。因此,社会组织必须拥有良好的治理,否则不仅难以继续吸引更多、素质更高的志愿者,而且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金锦萍博士提出“非营利法人的志愿性特征也暗示着对内部治理结构的要求。为了维护它们的志愿性特征,非营利组织必须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程序,能够为成员参加组织活动提供有意义的机会”①。再者,随着社会组织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治理变得更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简评及问题提出
三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四 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 历史研究方法
(二) 比较分析方法
(三) 规范分析方法
(四) 实证分析方法
五 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第二章 公益性社会组织及其约束机制界定
一 社会组织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
(一) 社会组织分类及立法演变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内涵之厘定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主要形态
(四) 公益性社会组织与互益性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和公益信托之辨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
(一) 约束机制
(二) 约束机制与公共责任机制、责信机制、社会交代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四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的历史实践与基本框架
(一) 国外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立法概览
(二) 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立法历史
(三) 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构建的基本框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理论基础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的经济分析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产权分析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产品分析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的伦理分析
(一) 两种意义上的人性观及其发展与演进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人性的美好假设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之制度化和人性异化
(四) 公益性社会组织人性假设的理性考量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的法律审视
(一) 结社自由及其限制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
(二) 两种权利观与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内部约束:内部治理结构
一 治理与治理结构
(一) 治理
(二) 治理结构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问题的提出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特殊性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模式:基于两大法系的比较
(一) 英美法系国家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
(二) 大陆法系国家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
四 公益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构成
(一) 公益法人内部治理结构基本构成概述
(二) 公益法人的权力机构——社员总会
(三) 公益法人的执行机构——董事会(理事会)及其附属
(四) 公益法人的监督机构——监事会或者其他
(五) 公益法人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成员的任职资格规制
五 非法人型公益性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特殊考察
(一) 非法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内部决策机制
(二) 非法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内部执行机制
(三) 非法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内部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外部约束(Ⅰ):行政监管机制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行政监管的理由与目标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行政监管的理由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行政监管的目标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行政监管的模式
(一) 综合统一 监管模式
(二) 分业单独监管模式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行政监管的内容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准入监管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日常监管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税收监管的特殊问题
(四) 公益性社会组织变更与终止监管
四 公益性社会组织行政监管的实现方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外部约束(Ⅱ):社会监督机制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社会监督的基础分析
(一) “以权利制约权利”与公益性社会组织社会监督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益性社会组织监督
二 捐赠人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监督
(一) 哪些主体可以成为适格的捐赠人
(二) 公益捐赠法律关系及其性质
(三) 从契约法到社会法:捐赠人权利走向法定化
(四) 捐赠人权利基本框架——捐赠人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实施监督的基础
(五) 捐赠人监督权利的救济
三 受益人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监督
(一) 《合同法》中受益人法律地位及其对合同当事人的制约
(二) 《信托法》中受益人法律地位及其对受托人的监督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受益人监督权利的基础选择、构成与行使
四 行业组织和民间专门监督组织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监督
(一) 国外有关行业组织和民间专门监督组织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实施监督的考察
(二) 中国有关行业组织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实施监督的探索
五 公益性社会组织评估与社会监督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评估的模式考察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评估的对象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评估的内容
(四) 评估结果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实现的保障:信息披露制度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类型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内涵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基本类型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
(一) 国外公益性社会组织强制性信息披露内容的考察
(二) 国外公益性社会组织强制性信息披露内容的基本特点
三 公益性社会组织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本途径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本方式
四 公益性社会组织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与法律责任
(一) 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二) 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五 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审视与完善建议
(一) 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审视
(二) 完善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建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