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救助社会工作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34200
  • 作      者: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救助社会工作研究》全面了解试点以来社会救助领域中积极引入社会工作、开展专业社会救助的进程及其功能与作用,找出影响其功能与作用发挥的“瓶颈”因素,总结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br>    一、研究意义<br>    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济为补充,以医疗、住房、教育等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由于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政策的传递、贫困群体利益的维护与倡导、贫困对象问题的解决和需求的满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因而加强对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作用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br>    从理论意义来看,这将有助于深化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救助理论,开拓社会工作学与社会救助学研究的新视阈。从现实意义来看,一是让社会和政府了解到社会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之处,从而证明在社会救助领域中实施社会工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以取得政府的信任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二是对其进行评估,可以对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增强其透明度,同时促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与作用;三是可以促进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融合,使以往的"消极社会救助"提升为"积极的社会救助",激发救助对象的潜能,发挥社会救助的真正功能与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少救助对象的福利依赖;四是可以全面地总结和积累试点地区宝贵的经验,以便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因此,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已开展的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作用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br>    本研究是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民函[2008]288号)的要求,全面了解试点以来社会救助领域中积极引入社会工作、开展专业社会救助的进程及其功能与作用,找出影响其功能与作用发挥的"瓶颈"因素,总结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br>    ……
展开
目录
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作用评估<br>第一章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br>一、研究意义<br>二、研究现状<br>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br>一、社会工作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br>二、社会工作系统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br>第三章  研究设计<br>一、研究假设<br>二、基本概念与变量的界定<br>三、资料来源及样本情况<br>四、资料处理<br>第四章  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的开展进程分析<br>一、社会工作在基本生活救助领域中的开展进程<br>二、社会工作在突发性事件救助领域中的开展进程<br>三、社会工作在法律救助领域中的开展进程<br>四、社会工作在教育救助领域中的开展进程<br>五、社会工作在医疗救助领域中的开展进程<br>第五章  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作用<br>评估分析<br>一、社会工作在基本生活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br>作用评估<br>二、社会工作在突发性事件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br>作用评估<br>三、社会工作在法律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作用评估<br>四、社会工作在教育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作用评估<br>五、社会工作在医疗救助领域中的功能与作用评估<br>第六章  社会工作功能与作用有效发挥的影响因素分析<br>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br>二、政府的投入力度<br>三、社会认同度<br>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br>一、基本结论<br>二、几点讨论<br>第八章  对策建议<br>一、加快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步伐<br>二、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br>三、增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br>四、推进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全方位融合<br>参考文献<br>附录1<br>附录2<br>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状况评估<br>第一章  试点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评估<br>一、评估任务与评估对象<br>二、评估过程与方法<br>三、试点单位干部职工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br>四、试点单位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br>五、试点单位社会工作的开展效果及评价<br>六、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评价及建议<br>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受助人员服务状况及效果评估<br>一、评估对象与评估过程的确定<br>二、评估架构和指标体系的建立<br>三、试点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工作服务状况评估<br>四、站内服务效果评估<br>五、试点救助管理站受助人员社会工作状况总体评估<br>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日常教育状况及效果评估<br>一、评估任务与评估对象<br>二、评估方法的使用<br>三、试点儿保中心日常教育状况评估<br>四、儿保中心日常教育社会工作总体效果评估<br>五、对社会工作介入儿保中心日常教育工作的建议<br>第四章  街头救助与外展社会工作状况评估<br>一、评估架构和指标体系的建立<br>二、街头救助管理站点状况评估<br>三、外展社会工作开展状况<br>四、街头救助与外展社会工作的总体评估<br>五、街头救助与外展社会工作的建议<br>第五章  突发事件中社会工作状况及效果评估<br>一、评估的任务与评估对象<br>二、评估过程与评估方法<br>三、试点救助管理站的服务状况评估<br>四、站内服务效果评估<br>五、试点救助管理站应对突发事件社会工作状况<br>总体评估<br>参考文献<br>救助管理工作中社工介入的本土化模式研究<br>第一章  序论<br>一、研究背景<br>二、救助管理工作的国内外研究综述<br>三、基本概念的界定<br>四、研究目的、意义、思路及研究方法<br>第二章  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现状研究<br>一、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历史回顾及现状<br>二、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特征<br>三、我国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br>途径分析<br>第三章  社工介入——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新思路<br>一、救助管理工作社工介入的重要性<br>二、救助管理工作社工介入的可行性分析<br>——以成都市救助管理站为例<br>三、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社工介入的实质性进展<br>——成都市民政救助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br>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br>第四章  我国救助管理工作中社工介入的本土化模式<br>探析——基于成都市的经验研究<br>一、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开展社会工作试点的具体思路<br>二、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社会工作试点的具体措施<br>三、“成都模式”的经验分析——成都市救助<br>管理站社会工作试点的成效和特色总结<br>四、探索救助管理工作中社工介入的本土化<br>模式过程中的讨论及反思<br>五、“成都模式”推广的价值分析<br>简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