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危机处理中的中共领袖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83402
  • 作      者:
    王相坤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又是对昨天的接续。继承过去,是创造今日辉煌的起点;干好今天,是开辟未来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历史,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强盛的新中国,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这其中包含着革命领袖危机处理的政治智慧、思维方法、策略原则和驾驭技巧。著者王相坤等留下《危机处理中的中共领袖们》这篇文字,献给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大中专学生和所有热心读者。寄望取材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历史而形成的《危机处理中的中共领袖们》,也能告诉我们点什么?! 让历史告诉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次日凌晨2时,一声枪响划破了长夜的静寂,由周恩来亲自领 导的南昌起义正式爆发。
     贺龙指挥第二十一军第一、第二团向朱培德第五方面军总指挥 部发起进攻,驻守那里的是号称滇军“精锐”的警卫团。起义军战 士经过3小时激战,消灭了该部敌军,占领了朱培德的总指挥部和 省政府。叶挺指挥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堵住敌第六军第五十七团 的退路。敌人关上大门,依靠坚固的掩蔽物进行抵抗,起义军将敌 包围在教堂内,一面用火力猛攻,一面喊话劝降。敌人支持不住, 终于吹起“敬礼号”,缴械投降。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负责歼灭敌 第三军第二十三团、第二十四团。由于敌人的两个团长被朱德用计 扣押,失去指挥官的第二十四团几乎没作抵抗就被歼灭;敌第二十 三团遭到起义军攻击后,夺路突围,亦被我军歼灭。
     旭日东升,枪声逐渐由稀疏到零落,最后完全停止。经过4个 小时激烈战斗,共歼敌3000多人,缴获枪支5000多支、子弹70多 万发,还有大炮数门,南昌起义取得了完全胜利。南昌起义,向国 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独 立的人民武装。
     中共中央筹划和组织实施南昌起义,是与组织湘鄂粤赣四省农 民秋收暴动一起考虑的,并希望夺取广东和湖南两省政权。在八七 会议上,又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提了 出来。为加强对起义工作的领导,中央委派毛泽东指导湖南省的工 作,重点研究湖南政治军事形势和农民运动状况,筹划秋收起义。
    后来,又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南特别委员会。
     毛泽东最初准备把发动起义的重点放在湘南。因为,彭湃领导 的广东农民武装约有千人驻在湘粤边境的汝城县,正在南下的南昌 起义军有可能一部分兵力开赴汝城支援,浏阳、平江一带的农民武 装也可以向这一带集中。于是,毛泽东提出了“以汝城县为中心, 由此中心进而占领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县,成一政治形势,组 织一政府模样的革命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与长沙之唐政府对 抗,与湘西之反唐部队取得联络”的起义计划,此计划被命名为 《关于湘南运动的大纲》。8月3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转发了《关于湘 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
     中央转发的“大纲”与毛泽东提交的“大纲”不同之处是,对 毛泽东提出的需有正规军配合的建议没有回应;对起义军的行动方 向问题,中央明确规定向广东发展,受广东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与 广东的革命斗争相呼应。而毛泽东则主张,如果湘南的斗争失败, 部队不应调往广东,而应“上山”。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带着传达八七会议 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的使命回到湖南。此时,湖南的斗 争形势已与一个月前有了很大变化。由于唐生智部队南下,长沙事 实上已被隔绝,实现中央要求湖南举行“全省暴动"的目标已经没 有可能。同时,原定参加南昌起义的武昌警卫团和平江、浏阳工农 义勇队没有赶上起义,退驻在赣西北修水、铜鼓地区;罗荣桓从鄂 南带来的一部分农军在修水,王兴亚从赣西带来的一部分农军在安 源。因此,毛泽东力主缩小起义范围,只在湘中四周各县举行暴动, 而放弃其他几个原定的中心地区的起义。这样,湖南省委将秋收起 义计划修改为:以毛泽东为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到湘赣边将武昌 警卫团、平浏工农义勇队和罗荣桓、王兴亚带来的部队编为工农革 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会攻长沙;由易礼容为省委行动委员会书记, 发动长沙周围7县镇农民起义,配合工农革命军夺取长沙。
    ……
展开
目录
自序
1  蒋、汪合流发动反革命政变瞿秋白领导全党实施武装反抗总方针
从四一二到七一五:全国一片白色恐怖
从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到瞿秋白:逐步提出应对危机的正确方针
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开始建立

2  顾顺章、向忠发被捕叛变周恩来指挥中共上海首脑机关大转移
危急时刻:钱壮飞成功截留顾顺章被捕叛变的绝密情报
紧急应变:周恩来受命处理一切
危机再起:向忠发被捕叛变并供出中共中央核心机密
战略转移:中共中央机关秘迁中央苏区瑞金

3  错误领导陷红军于危境遵义会议毛泽东挽救党和红军
长征:“无奈的选择”
大搬家式转移:出师即陷入危局
尝试改变:毛、张、王结成同盟
决战遵义: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4  蒋介石成为“阶下囚”周恩来赴西安和平解决事变
兵谏扣蒋,南京大乱,西安城风雨欲来
应邀赴西安,协调各方,定下和平处变方针
群雄纷起,斗智斗勇,抗日放蒋协议终于敲定

5  蒋介石亲手导演皖南事变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粉碎第二次反共高潮
蒋介石下令:围歼新四军于皖南
刘少奇向中央建言:采取政治上攻势、军事上守势方针
国民党政府被迫让步:“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

6  国民党留下“烂摊子”陈云主持破解经济难题
蒋介石退出大陆的最后一招:让共产党背上沉重的
经济包袱
陈云执掌中财委:打响遏制上海通货膨胀第一仗
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赢“不下于淮海战役”的经济战

7  美在鸭绿江畔燃战火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兵发朝鲜、威胁中国:杜鲁门错估了毛泽东
毛彭联手、两战皆捷:中国军力震惊美国高层
边打边谈、以打促和: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8  三年经济困难毛泽东、刘少奇接力调整国民经济
天灾人祸:中国经济遭遇严重困难
从“大跃进”到实施调整:共识“姗姗来迟”
刘少奇采取非常措施: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扬帆起航

9  北国大兵压境中国联美抗苏
中苏交恶,中美敌对,中国和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抗
毛泽东发出试探信息,尼克松伸出橄榄枝,联美抗苏战略诞生
中美和解,举世震惊,苏联“核外科手术计划”胎死腹

10  林彪阴谋篡党夺权毛泽东雄才大略化险为夷
国家主席之争引发毛泽东与林彪激烈冲突
毛泽东步步紧逼使做贼心虚的林彪顿生杀机
林彪阴谋败露

11  十年内乱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强国富民
“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的中国经济
转折,从一个73岁老人的复出开始
新的正确道路的诞生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