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令,一枝一叶总关情”。现在对县级的职能,党和政府虽没有明确规范的条文,但发展经济、维护治安、修路搭桥、兴办教育、植树造林、计划生育、“皇粮国税”、处理信访、移风易俗等与百姓利益、恩怨相关的事情,其责任担子大都落在县级身上。这些职责,多、杂、繁、急、细,牵扯到千家万户,且利益直接。所以,老百姓仍然把县级官员当成自己最直接的“依靠”,大事小情都愿意向县里反映,疑难问题主要靠县级解决。这大概是百姓群众仍称县官为“父母官”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三、英才辈出的岗位
一说起县官,人们不禁想起了戏剧舞台上那个丑角的形象:白鼻梁,山羊胡,尖嘴猴腮,弓背弯腰,身穿大红袍,头戴乌纱帽,纱帽翅儿圆溜溜,走起路来探脖伸腰,往往逗得人捧腹大笑。其行为也大都被刻画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贪赃枉法、强男霸女的“狗官”。其实,这是历史上文人墨客对县官的一种偏见和丑化。自古以来,哪个层次的官员都有贪官、赃官、丑官、奸臣,而且往往是职位越高,贪得越多,为害越大。为什么在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中,偏偏以丑化县官居多呢?事实上,自古到今,县这个层次上出现的清官、好官、亲民的官、勤政的官、才华横溢的官,还是不胜枚举的;而且县官擢升到州官、省官、京官的,也大有人在。魏汉时期,把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的北部中国重归统一的杰出政治家曹操,就曾经担任过顿丘(今河北清丰县西南)的县令。力助前秦统一中国北方的一代名臣王猛,曾经被苻坚委任为京师咸阳西北门户始平县县令。唐代著名的理财家、曾位居“财政部长”的刘宴,担任过山西夏县县令、河南温县县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