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精辟概括
科学发展观最深厚的根据,来自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实践。它是针对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与教训的科学总结。
(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形成了以提高GDP水平、追求增长率为主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当时的国情和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与任务决定的。我们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国情,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开始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应该说,当时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步的工业化体系,短期内摆脱穷困、实现经济起飞起到了历史性作用,大大推进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而且,在苏共二十大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暴露出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全面反思“苏联模式”,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生产力,什么样的道路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可贵探索,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协调发展纲领。特别是在1956年5月,中共八大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并不断纠正经济工作中出现的冒进倾向。这一时期我们对自己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但这一正确方针未能坚持下去。
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形势的基本估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宣布: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于毛泽东对社会形势的认识出现了严重的“左”的偏差,就使得毛泽东对全党工作的指导,越来越偏离了正确方向。在1957年9月至10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责1956年反冒进带来了右倾,因而成为1957年右派敢于向党进攻的思想前提,提出了要进一步反右倾保守,加快发展速度。
……
展开